■本报记者 任震宇
一般来说,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消费意愿指标是成正比的,信心指数高,消费意愿指标自然会同步上升;信心不足,消费意愿指标便会下降。5月6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和尼尔森公司联合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却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上升到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的同时,消费意愿指标却下降了3个百分点,两者未能成正比。
收入预期助推消费者信心高涨
《报告》显示,随着经济的复苏,我国消费者信心持续上升,较之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了4个百分点,达到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数据显示,我国中部地区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比其他地区表现出更高的乐观度,其信心指数达到111,与东部地区的消费者持平,比上一季度提升了11点。而农村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提升同样显著,达到111点,比上一季度提升了8点,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城市。随着经济回暖和政府民生工程的建设,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状况趋于改善,调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低收入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2,比上一季度提升了12点,增幅明显高于高、中等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消费者信心的提升,来自于就业形势向好和对个人经济状况改善的预期。”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我们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当地就业前景的满意程度有所提高,71%的消费者认为未来12个月的就业形势会‘好’,比上一季度提高了9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的消费者就业信心提升最明显,上升了1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个人经济状况的改善也持续看好。调查表明,67%的消费者认为未来12个月的个人经济状况会“好”或“非常好”,其中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消费者预期乐观的比重最大。农村消费者预期个人经济状况改善的幅度也明显高于城市。
房价过高导致消费意愿下降
虽然我国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相当乐观,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上升,而且消费支出也在继续增长,但调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却比上一季度下降了3个百分点,只有43%的消费者认为当前是消费良机。
为什么在消费者信心增长的同时,消费意愿却出现下降呢?对此,潘建成认为,是快速增长的房价造成了消费者消费意愿下降。
“根据我们分类调查统计的数据,低收入群体今年第一季度的消费意愿指标,比上一季度提升了两个百分点,中等收入群体下降了两个百分点,高收入群体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11个百分点。”潘建成解释,在此次统计中,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算低收入群体,2000元至7000元算中等收入群体,7000元以上算高等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是目前商品房购买的主力,快速上涨的房价使得他们必须增加存款以应对。如果消费者存钱买房子,而房价涨得比工资快,理性上消费者会选择多储蓄少花钱。”潘建成向记者表示。
●相关链接
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收入和健康
《报告》显示,我国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与前一轮消费者信心调查结果相同,收入问题仍居首位,其次为健康和子女教育。另外,消费者对医疗保障和房价上涨的关注度明显提高,选择比重分别从上一季度的第九位和第八位上升到第五位和第六位。
消费意愿:
子女教育和添置服装
《报告》显示,生活支出以外,大部分消费者选择银行活期/定期存款,而非各种复杂的投资产品。
除储蓄/存款外,较大比重的消费者选择将余钱用于子女教育或添置服装方面,然后是新技术产品、外出就餐和家庭用品方面。 (一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