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世昕
今年以来,一场水价上涨的风潮席卷了全国十余座城市。最新的消息是,11月17日晚间,北京市也宣布,近期要召开水价上涨的听证会。与以往不同,在这一轮水价上涨的过程中,“洋水务”的身影无处不在,并且背上了“洋水务绑架地方政府”、“洋水务是推高水价的背后黑手”的骂名。
由此引发的民间更深层次的讨论是:我国正在推行的公用事业改革究竟要不要引入洋水务,当初引入洋水务是为了引入竞争机制,为老百姓提供价格合理、水质更优的服务,但为什么今天老百姓普遍并没有感受到更好的服务,但却要支付更高的水价?
在今天举行的第四届水务高峰论坛上,中国工商联合会环境服务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说,过去7年中我国的水务改革可圈可点,不能因为改革还存在不足就走回头路,而是应该剖析存在的问题,让企业、政府各方都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政府不能供水改革市场化就将责任完全推给企业,企业也不能把涨价作为惟一的出路。
改革准备不足
10月下旬,兰州市宣布水价每吨上涨0.3元。过去几个月中,兰州的水价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洋水务“阴谋论”的标杆事件。因为在2007年,来自法国的水务公司威立雅以17.1亿元的价格竞得兰州供水集团40%的股权30年,而其他竞标公司报价都在四五亿元左右。
在今年兰州水价上涨的酝酿过程中,一些人士将当时威立雅的高溢价解释为,这家企业在今后的运作中通过不断提价来弥补当时高出的溢价。
对此,兰州和威立雅方面都没有明确回应,只是一直有消息在媒体上传递: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洋水务是否绑架水价”派出过调查组,并有调查报告上递国务院。
很多城市的居民都是在此次水价上涨的过程中才知道,给自己供水的已经不是原来自来水公司那样的事业单位,而是变成了企业,有的甚至还是洋企业。
骆建华介绍说,我国水务改革的序幕始自2002年原建设部的一份文件:《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那份文件把原来由政府大包大揽的供水等市政公用行业逐渐推向市场。
骆建华说,应该说,过去7年,社会资本的进入确实给供水等行业带来了活力,比如,2008年全国供水投资达到1045亿元,是2002年的5.3倍,其中社会投资占供水总投资的68%。投资主体从过去单一的财政投资向多元化的社会投资转变。
改革中,供水单位的身份也在转变,从过去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据统计,目前有20%的供水单位都已经是企业身份,而在污水处理行业,这一比例更高,达到70%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原有事业单位人员臃肿、管理低下的问题逐渐淡化。在一些专家看来,更重要的变化是,政府从过去提供服务的角色转变为一个行业的监管者。
但7年的改革中,在全国各地也此起彼伏出现了若干供水水质出问题的事件,比较典型的有湖北南漳端午节污水事件、内蒙古赤峰供水污染事件等。
骆建华说,这些事件折射了改革中社会各层面准备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准备不足。有些地方认为,改革就是甩包袱,简单地将市政公用设施一卖了之;有些地方对实施特许经营制度把关不严,门槛设置低,致使一些非专业公司乘机而入;还有些地方甚至在招投标时暗箱操作,为滋生腐败大开方便之门。
另外,在骆建华看来,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适时地进行角色转换,在政府监管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机构设置等方面也未发生大的变化,由此产生监管不到位、不适应市场化改革的现实状况。
成本应该怎么算
专业人士讨论的是制度层面与政府监管的问题,而在老百姓那里,需要的是一本涨价的明白账。
过去10个月里,先后有兰州、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召开了水价听证会,但无一例外,在每个城市的听证会举行后,都会有公众或是媒体抱怨,主办方提供的关于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够细化和透明,老百姓不清楚,自己究竟要为哪一部分成本埋单。
首创股份(7.51,0.00,0.00%)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文堂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强烈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出台文件,强制供水等公用事业单位公开自己的运行成本。首创股份是国内水处理行业的龙头企业,潘文堂本人在业界也有较高声望。
潘文堂还就企业的成本问题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他说,目前,提供给听证会的企业成本不仅不够透明,而且大部分报告都是由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审计报告,这样的报告只能说明企业的钱花得合不合法,并不能说清楚,企业的钱该不该花,花得合不合理。他建议说,今后听证会,提供的报告应该是企业的管理审计报告,这样公众才能清楚,这家企业究竟存不存在大量跑漏滴冒的问题。这样的管理审计报告的公开其实也有利于企业改进自己的管理,消减不合理的成本。而对公众来说,所支付的水价也显得更明晰。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今天也表示,目前我国供水价格体系中存在的重要缺陷是供水企业成本监管薄弱,这不利于供水价格的正常调整。
他建议说,对于水价改革需要严格履行调整程序,加大成本的审核力度,依法履行听证会制度,水价调整方案的制定和出台要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提高水价决策的透明度。“水价提升要考虑到用水户心理与经济上的承受能力,不宜追求一次到位全成本水价,可以采取小步快跑、逐步到位的调价策略。”
除了交一笔明白账外,企业应该在自身管理上下功夫。中法水务的负责人说,这家公司已经进入重庆7年,7年中没有涨过价,他们的经验是,不要把涨价作为企业的唯一出路。
政府还得做功课
在骆建华看来,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成败,取决于政府监管能否到位。市场化改革不等于政府将公用事业甩手不管,相反,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公用事业的监管,确保广大公众利益,保护特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在供水行业有20%的单位实现了社会资本的进入,这条路能不能走下去,要不要走下去?
在骆建华所服务的环境商会中,首创股份、威立雅、中法水务等国内外水务公司都是其会员单位。他说,环境商会正在酝酿一份方案,计划近期提交给有关部门,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呼吁公共事业改革应该继续推进,而且在监管方面,政府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供水企业改革改还是不改的角力。反对的一方认为,目前国内并不是所有的社会资本进入的案例都是成功的,社会资本只能在建设初期解决资本的问题,管理、运营以及优质服务并不是社会资本全部能承担的。
骆建华说,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的是一个多元的投资模式,既需要政府继续加大投入作为引导资金,也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而对政府来说,除了投资,更需要制定出清晰的游戏规则,包括设立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制度,产品质量的监督制度,以及对市场秩序的维护。
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