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营销者应该作出怎样的因应策略?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尽管金融危机使得多数消费者更加精明,但仍有高达74%的中国大陆受访者拒绝转向价格更为低廉的品牌。
这份来自全球最大的营销传播公司之一阳狮广告的专题研究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进行,覆盖了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访问了超过1500名消费者。其中在中国大陆的调查来自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以及青岛,受访者平均收入为6433.15元。
大陆消费者对个人财务最自信
这些收入在中上等水平的内地消费者在接受调查时表现出了超越其他地区的财务信心(定义为消费者对其家庭收入、就业以及生活水平的稳定性的看法),75%的人自信他们在09年财务没有问题。而且,这一财务信心指数并非与个人财产或经济指标密切相关,投资者与普通民众同样对于财务有信心。
四类特征明显的购物者
除了一些在金融危机期间消费者调查常见发现——如对于奢侈品的消费大量所见以及日常开销的精打细算之外,该调查还发现了四类特征明显的购物者。
第一类是“马照跑,舞照跳的高级消费者”。在中国大陆,37%的受调查者属于这类,他们对未来的消费意向大致不变,但他们希望在高端产品类别上消费更多。
第二类是“小心谨慎的老主顾” 。在中国大陆这类消费者为38%,他们对于优质日常生活品与服务的消费意欲不变,但对于购买耗资较大的项目十分迟疑。
第三类是 “终极剪刀手”。中国大陆15%的受调查者属于这一群体,他们计划保留日常用品与服务的消费,包括优质的日用品,但停止高级物品和旅游的消费。
第四类是“终极纵情者”。在中国大陆有9%的消费者属于这一类,他们打算放弃日用品,但仍然打算首次购买高级物品以及“体验”。这一群体中的75%在2008年是普通消费者或老主顾。他们认为经过金融危机,许多消费变得更便宜了。
作为企业行销人员,“终极纵情者”尤其值得关注,这个类型的消费者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消费行为发生最大变化的一群。
最喜爱的品牌绝不放弃
这项调查给品牌的好消息就是,除了要求品牌物超所值以外,中国大陆消费者没有显著改变的倾向。调查显示,74%的中国大陆受访者拒绝转向价格更为低廉的品牌。
报告分析认为,在中国大陆,美好生活才刚开始,消费者不愿放弃,另外,改变品牌选择可能意味着对质量与安全保障的放弃。
阳狮中国的首席执行官,郑以萍认为,人们对拥有并保持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愿望,而能够让他们做到这一点的恰恰是对中国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的重申。这些价值,包括强调财务安全,强调家庭与社会,强调审慎行事,为消费者所渴望的财务安全和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实且密切相关的基础。
三大行业因应策略
报告在最后给快速消费品、奢侈品以及旅游行业的营销业者做出营销建议。
在快速消费品行业,报告认为一切定价过高,包装胜于内容或是不具功能性的东西将被淘汰;以纵情,过度,极端为卖点的品牌至少要在某些部分重新定位,添加他们代表的深度,意义以及物质上的价值。以基本和朴实为卖点的品牌需要增添相关的价值如简洁,低调,不可或缺,而不只是廉价。
奢侈品类别,“触发点”不再是瞬间的奢华,而是持久的质量、经久不衰的设计和内在的价值。
提到旅游,阳狮广告提出推动消费者互动是胜利之道:强调旅游是个人和家庭的学习机会;强调旅游是一个无价的机会,让人珍惜关系,奖励心爱的人,重新连结以及共同创造持久的记忆与联系;强调相对于金钱投资,旅游将带来更大的情感回报。
该专题研究涉及的消费趋势信息涵盖了20 多种产品类别,包括奢侈品、日用必需品、美容产品、电子产品,以及家庭娱乐和旅游等。 (元平 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