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帮助迷恋网络的孩子
——访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应力
■本报记者 张 磊
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高达1600万,网络成瘾不仅危害到青少年个体的生理、心理及行为,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危害。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应力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青少年网瘾形成、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个体(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环境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因此,网络成瘾的有效预防应该从个体的心理健康、家庭亲子关系的和谐、学校功能的优化、网络文化的监管等多方面着手。应力提出了以下一些预防建议。
第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有人说,网络是一个无限扩张、没有警察的大都市,人们漫无目的地在其中游走,它的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充斥着网络的各个角落,这会给身心正处在发展期的儿童青少年带来恶劣影响。通过网络进行的犯罪案件也证实了问题的严重性,这就提醒儿童青少年自身也要提高判断能力,从而有效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
第二,学会减压。
从3000多例网瘾青少年临床个案中可以看出,网瘾个体有一个共同特征——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问题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和应对方法的缺乏。因而,儿童青少年从问题和困难中学习有效地压力管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学习多元地看待自己,掌握幽默、喊停、放松等情绪管理技巧;还要培养自己的求助意识,争取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丰富业余生活和人际交往。
网络成瘾的儿童青少年个性往往比较内向,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比较贫乏,而且业余爱好也相对比较单一。因此,为预防对网络的深度迷恋,儿童青少年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多与伙伴、同学交往,以获得很好的人际支持,避免遭遇挫折后一蹶不振。
第四,加强良好的家庭沟通。
网络成瘾往往是家庭教育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家庭是预防网络成瘾的第一战线,家长要将对孩子的关注支持和独立性的培养结合起来,学习积极的沟通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五,辩证看待儿童青少年网络活动。
在网络时代,父母应该具有一定的网络使用知识,尝试与孩子一起了解网络的多元化,一起有效使用这个平台,辩证地看待孩子上网。
第六,平衡网络生活。
网络成瘾青少年大多执拗于网络的游戏娱乐和网络社交功能,而忽视网络的其他工具性功能。儿童青少年要平衡网络生活,让网络成为学业进步和生活的有力助手。
第七,树立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伦理道德培养形成的关键期,家长和老师以及社会媒体要以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方式宣传价值观、人生观,有效地减少对网络的绝对依赖。
第八,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人格成长和学业进步并重。
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学校的各种压力,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往往会束手无策、心理失衡。这时网络充当了“良药”,让儿童青少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学校应建立促进其人格成长和学业进步的多维评价体系,给青少年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获得自我价值体现。针对部分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倾向,学校要提供专业及时的针对性心理辅导,最大限度地减少沉迷现象的发生。
第九,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宣传社会主流价值理念。
政府与社会应该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加强对网络游戏制作、运营和审核的监管;完善防沉迷系统;阻止网络色情与暴力泛滥,对网络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为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应力强调,对网络成瘾的干预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有医学治疗模式、行为调整模式、心理咨询模式等,都具有程度不一的调整效果。
为了帮助更多的青少年早日摆脱网瘾,日前,中国青少年心理化教育中心实践基地在京成立。应力介绍,该基地将针对青少年中大量存在的网瘾、厌学、交往障碍问题和家庭关系紧张等,以爱心和科学的精神,融合现代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封闭、静态、单一”的形式调整为“开放、动态、多元”的综合辅导,全力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学业进步、行为规范”有机结合的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