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机场,工作人员给进口的种猪喂水 记者 欧阳祖兵 摄(资料图片)
2007年下半年猪肉价格疯涨,让“养猪”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大学生养猪、建筑商养猪、房地产老板养猪、就连搞IT的也放话要养猪……据市农委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市新增规模养猪场2930个,增速达到了历史最高。日前,市物价局对2008年下半年我市13个区县的养猪成本收益进行专项调查发现,由于生产成本增加,猪肉价格快速回落,使下半年规模生猪每头净利润从去年上半年的461.08元下降到102.45元,降幅为77.78%,同上半年相比,收益已经由盈利转为微利甚至亏损。
个案解读
开发商当“猪倌”倒贴钱
王正奎在投资养猪前是一个房产建筑商,2007年,他与3位建筑老板共同投资9000万元在渝北区木耳镇五通庙村建起占地达290亩大型养猪场,是我市地产建筑业首位“猪倌”。不过由于毛猪收购价从去年最高峰的每公斤26元跌到如今的10元左右,目前,这位“猪倌”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已被起伏不定的猪价“噎着了”。
“现在卖一头猪要亏200来元”,王正奎称,一头猪的饲料成本750元左右,按每头230斤计算,一头猪的卖价还不到1350元,扣除人工、水电等成本,每头猪要亏200多元。这种情况下还不能捂住不卖,因为如果猪过了110公斤还未宰杀,饲养造成的损失将会更大。
王正奎告诉记者,随着猪肉价格的下跌,自己对养猪的兴趣明显不及数月前,王称,去年上半年,自己每天都要开车到机场附近的猪场去看看,但是现在已经交给别人管,大半个月才去看一次。王正奎最初规划3年内把养猪场建成年出栏10万头规模,不过目前看来这个计划已经搁浅了。
十年积蓄建猪圈难回本
农资批发商李继强2008年之前一直在万州做生意,去年一月份,在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的“引诱”下,砸下10年挣下来的300多万元,在开县建起了一座占地15亩的拥有7栋猪圈的养猪场。不过现在,这座满栏3000头的养猪场,仅有1000来头猪,而且很大部分都是用于繁殖的母猪。
李继强告诉记者,现在困扰他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一头猪一天要吃掉2.5公斤饲料,每个月仅是饲料钱就接近20万元,加上疾病预防、人工水电等开支是更为庞大的数字。李继强表示,现在的猪肉价格想要赚钱太难,现在李继强正在努力想办法降低养殖成本。
据了解,遇到这样的问题不仅是李继强一个人。据开县畜牧局畜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黎斌介绍,2008年开县建设养殖能力为80万头,实际养殖则为30多万头,黎斌表示,资金不足以及2008年下半年猪肉价格走低是主要原因。
原因分析
新手低估入行门槛
“很多人把养猪看得很简单,实际上养殖行业门槛非常高。”市农委畜牧业发展处处长吕祖德表示,养殖行业资金需求量较大,回收周期较长,加上国内市场不成熟,时常出现波动,因此行业门槛相当高。
据开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唐开透露,2008年,开县年出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从2007年的310多家,直接飙至593家,增加了179多家,其中至少有50%以上是“新手上路”。
外地猪涌入拉低市价
在荣昌县畜牧局负责人李兴癸看来,真正对重庆市内猪肉价格造成影响的是市外低价猪肉的大量涌入,“尤其是市外不发达地区,他们的养猪成本相对较低,一旦他们集中出栏,本地猪根本没有价格优势。”市物价局调查的结果也反映出这个问题,近年来山东、湖北、河南等地规模养猪发展较快,从去年9月份以来,这些省市成本低、价格低的猪肉大量进入我市,占据我市猪肉市场60%以上,对我市生猪养殖和市场价格冲击较大。开县畜牧局畜牧兽医科科长唐开告诉记者,外地猪肉一般比本地猪肉价格每公斤低2元左右。
专家支招
建产业链规避风险
“猪肉一天一个价,但是猪肉制品却能维持固定价格,如果把猪肉变为猪肉制品,就会削减相当大的风险。”重庆社科院专家王秀模表示。
目前看来,投资者选择养猪,主要走的是两条路,一是短平快之路,单纯介入养殖环节,另一种为了避免价格风险,全面介入屠宰、粗加工、精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整条产业链。“很显然,后者比较安全。”整个产业链的建立将不仅可以缩减成本,还能消减销售压力。
相关新闻
孙甚林投22亿养猪
建猪场同时修屠宰场
去年,房地产商孙甚林高调宣布投资22.8亿元养猪。昨日,记者从南方集团高层打探到,为了规避风险,南方集团在投资兴建养猪场的同时,将投入1.6亿元修建两个大型屠宰场,配备大型冻库,“国家规定的冻肉存放期限是1年,这段时间足以选择价格的波峰和低谷”。同时为了规避饲料带来的成本风险,饲料加工厂的建设也被提前列入今年的发展计划。考虑到后期200万头的销售压力,相应的食品加工厂也将着手筹建。
南方集团高层表示,目前猪肉价格的下滑并没有直接冲击到南方集团的养殖计划。“去年引进的种猪,要等到5月份才生下第一批仔,出栏起码是明后年的事了,现在的猪价水平对我们没有影响。”
本组稿件 记者 陈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