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游 婕
在网络购物中,秒杀迅猛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在以低廉实惠的价格买到商品的同时,一些消费者也在担心秒杀到的商品质量是否有保障,如果秒杀的商品日后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该如何维权?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法官张逢春,请她为大家解读秒杀网购背后的法律问题。
●名词解释
秒杀
秒杀,英文SecKill。来自网络游戏,最早出现在网络游戏 “红月”中,因为其极端的战斗方式得名,形容一瞬间杀死一个游戏角色之快。后发展到网上竞拍、股票、NBA等很多新方式领域。秒杀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作为网上竞拍的一种新方式,所谓秒杀,就是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网上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由于商品价格低廉,往往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有时只用一秒钟。目前,在淘宝等大型购物网站中,“秒杀店”的发展迅猛。 (百 度)
网友秒杀成功商家反悔 ●典型事例
前不久,消费者宋小姐在某购物网站举办的“限时秒杀”活动中,将一款原价3888元的照相机以3499元的价格秒杀成功,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付款。事后,宋小姐接到网站客服人员的电话,告知她的交易无效,因为参加这次“限时秒杀”活动的照相机数量有限,在宋小姐下单付款前已经卖光了。
记者从朝阳区法院了解到,一些商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自己发起的秒杀活动结果不予认可,突然单方面取消交易,告知消费者秒杀无效,是导致近年来秒杀网购纠纷增多的原因之一。
●法官解读
朝阳区法院法官张逢春告诉记者,从法律层面来讲,商家提供秒杀服务本身就是一种要约,即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不是要约邀请。一旦网络买家通过秒杀活动获得购买资格,双方之间的协议便达成。商家在秒杀活动前所列出的规则及相关说明,便自然成为买卖协议的具体条款。只要没有出现商家提前约定的除外条件,商家不认可秒杀结果,拒绝按照秒杀规则来兑现交易,就构成违约,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秒杀商品有瑕疵卖家拒换
●典型事例
今年4月,网友紫棋在一家网上鞋店以239元的秒杀价格,购得一双市场价格489元的女款休闲运动鞋。货送到之后,紫棋试穿发现鞋子的表面有一大块污迹无法消除,便与卖家沟通要求换货。卖家表示,本来就是超低价亏本销售的商品,而且在秒杀注意事项里面已经写明了“秒杀商品不退不换,不享受‘三包’服务”,因此不能换货。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的一些秒杀商品,卖家通常明确告知不实行“三包”,即便消费者买到不称心或货不对板的商品,也难以找卖家要求“三包”。
●法官解读
张逢春表示,商家以秒杀商品价格低廉为理由拒绝退货或换货的做法,违反了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就性质而言,秒杀在本质上属于限时限量促销,只不过是通过网络进行。对于买卖双方来说,商品的成交价格可以双方协商,但商家对于商品质量和性能的保证,却是强制性的,商家必须保证所售商品能够达到同类商品的基本性能和质量标准。因此,即使通过秒杀所获取的商品也应当享受国家规定的“三包”服务。
秒杀中寻求“代秒”服务
●典型事例
王小姐见某网店推出1元钱秒杀998元女式自行车活动,便请张小姐帮其秒杀,即“代秒”,并约定不管成功与否,均给张小姐一瓶价值168元的洗面奶作为报酬。
记者了解到,如果消费者自己没有时间去秒杀,可以花5元—10元不等的费用雇人代秒,甚至使用秒杀器来代秒。这些行为引起了一些消费者的质疑,认为代秒服务侵犯了广大网民的公平交易权。
●法官解读
张逢春表示,相对于秒杀器来说,代秒服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属于一种有偿的代购服务。虽然这些职业代秒人员设备精良、技术娴熟,比一般网民具有优势,但他们毕竟参与的是一种同时开始的抢购行为,他们收取的费用正是这种代秒服务的对价,不会对商品交易本身构成影响。而秒杀器则与代秒人员不同,这是一种能够高频率点击页面的微型软件,使得自己秒杀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损害了其他网民的公平交易权。正因为这种原因,多数购物网站禁止了这种软件。由此可见,代秒服务并未超出法律的规定范围,而秒杀器的使用则因有违公平原则应受到禁止。
●法官提示
秒杀时应增强证据意识
张逢春对记者说,随着网络销售方式的普及,通过秒杀活动销售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吃穿住用行几乎无不涉及。因此,在低价诱惑的面前,消费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尊重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具体操作时,首先,要仔细甄别商品信息,选择信誉好的商家,避免所购商品存在质量风险。其次,消费者应增强证据意识。保留好介绍秒杀活动的网页资料以及交易过程中的网上聊天记录、快递单等,并在纠纷出现后第一时间对上述资料进行必要的证据保全,如对网页进行公证等。同时,对于秒杀获得的商品应索要发票或其他购物证明,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维权。
此外,秒杀活动主办方应做好充分准备,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并核算投入成本,以保证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同时,建立秒杀活动规范,如实行实名注册制度,并限定每人秒杀次数,以保证消费者公平秒杀的权利。
(游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