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证券 » 证券行情 >> 正文

证券行情

永辉系张氏兄弟各自为战 阿里潜伏云创耐人寻味
江苏消费网 (2018-12-27) 来源:投资时报
阅读:

  在“腾讯系”与“阿里系”对标的新零售战场,永辉超市“兄弟分家”的剧情中罕见上演了前两者同台的场景。同时,尽管云创业务可免费使用“永辉”品牌十年,但长期保持低调的张轩宁很可能有进一步动作

  1954年,作为香港近代史上标杆意义的英资财团——怡和集团,被迫关闭了其在中国内地的最后一家办事处。

  当然,故事远未结束。这家传承五代迄今有着186年历史的老资格财团,以394.56亿美元营收排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283名,旗下拥有香港置地(H78.SG)、文华东方(M04.SG)、牛奶国际(D01.SG)、怡和策略控股(88EI.L)等多家国际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雇员约15万名。

  更具戏剧性的是,2018年12月20日,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辉超市,601933.SH)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一致选举现任怡和集团行政总裁班哲明·凯瑟克(Benjamin William KESWICK)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轮值董事长。

  时隔64年,也是怡和集团子公司牛奶有限公司逾70亿元大手笔投资永辉超市的第4年,该集团在内地资本市场终于重回“话事人”角色。

  不过,这恐非班哲明·凯瑟克的本意。事实上,这位见惯风浪的怡和大班将面对一个从未经历过的案例——“兄弟分家”。

  《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永辉超市的股权结构中,牛奶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9.99%,位列第一大股东;相差一岁的弟弟张轩松和哥哥张轩宁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4.70%和7.77%;京东(JD.O)通过京东邦能和江苏圆周合计持股比例为11.63%,而腾讯控股(0700.HK)则通过林芝腾讯持有5.00%股权。

  据悉,鉴于张氏兄弟在永辉超市发展战略方向上存在无法弥合的分歧,两人已于一周前正式签署《关于解除一致行动的协议》,因此该公司目前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颇有意味的是,今年也是永辉超市成立的第二十年。

  相关公告同步显示,永辉超市创始人、原董事长张轩松将成为公司执行董事兼法人代表,而其胞兄张轩宁仅进入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且辞任总裁后在永辉超市管理层已无任何实际管理职务。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新晋董事、云超总裁李国在升职为永辉超市执行副总裁后,分别提名原永辉超市副总裁吴光旭、原副总裁兼云超CTO李静、罗雯霞和原云超平台供应链总经理张豪为副总裁,分别负责公司战略投资与并购、科技与信息业务、拓展业务和大供应链业务。

  显然,永辉超市管理层的调整已经开始配合张轩松在股东会上反复4次强调的“回归核心业务板块”——云超,且别无其他。而身为最大单一股东,怡和这次站在了张轩松一边。

  有市场资深人士表示,这是继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永辉超市剥离永辉云创后,张氏兄弟在永辉体系中权利分割的进一步升级。

  该人士称,尽管张轩松通过永辉超市仍为永辉云创的第2大股东,但不排除张轩宁未来会有进一步动作。“永辉品牌会否有一肩双挑抑或云创另创品牌,可持续关注”,他说。

  永辉超市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永辉品牌将会给云创免费使用十年。

  可,十年之后,还会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吗?

  

 

  “法律上,一致行动人不能够有同业竞争,所以我们必须要解除一致行动人。经营上,永辉解除一致行动人是为了永辉更加长远的发展。”12月20日,张轩松在永辉超市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解释了“分家”的必要性。

  从1995年一家面积仅为100平米、名为“古乐微利”的平价超市出现在福州市繁华街头,到1998年8月首家永辉超市成立于福州市火车站地区;从2000年转型大型生鲜食品超市到登陆A股市场进而成为“生鲜第一股”;再到近年来与腾讯、京东联手加入新零售战局,凭借啤酒批发商录得第一桶金的张轩松身价已达125亿元,在2018年胡润中国富豪榜中排在第276位,而其胞兄张轩宁则以75亿元财富位列第521名。

  在外界看来,永辉超市的发展一直是属于张轩松一个人的创业故事。张轩宁曾多次对外自谦“给弟弟打工的”,张轩松则多以“感谢”二字回应。“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似乎是《周易》古语的现代演绎。

  然而静水深流,家族内部的矛盾并不容易为外界轻易窥伺。“双方此前因在多方面存在较大分歧未再续签一致行动协议。”对于2016年12月就已到期且有效期为三年的《股东一致行动协议》迟迟未能签署,永辉超市在近期的公告中如是表示。

  2016年,无论对此前一年方成立的永辉云创,还是时任永辉超市总裁的张轩宁,都是至关重要的节点。在《股东一致行动协议》到期一个月后,2017年1月,永辉超市新零售的头牌,首家超级物种在福州亮相。

  但仅仅时隔一年半却发生了根本性反转。“对于超级物种,我和CEO张轩宁有分歧,他看好餐饮,我认为重心应该做到家业务。”在2018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张轩松不再讳言。这也被认为是为6个月后的分家打下伏笔。

  导致分歧公开化的原因,是张轩宁主导的永辉云创连续亏损,并开始拖累永辉超市的整体业绩。永辉超市2018年三季报显示,当期实现营收526.9亿元,同比增长21.67%;归母净利10.2亿元,同比下降26.9%。其中,永辉云创当期实现营收14.78亿元,归母净利亏损6.17亿元。按照永辉超市持有云创46.6%股份比例计算,影响其利润总额计2.85亿元。

  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云超、永辉生活和超级物种分别新开70、222和29家店,其中张轩宁主导的云创板块合计开店251家,张轩松创建的云超板块合计开店数仅为前者数量的27.89%。

  大规模扩张拖累业绩的同时,永辉超市亦被迫调整新零售战略,特别是永辉生活店年内开店1000家和超级物种店年内新开店100家的计划戛然而止。截至三季度末,永辉生活实际开店总数为429家,而超级物种实际开店总数仅为56家。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永辉超市近年来开始尝试零售新业态创新,‘超级物种’就是这种思维下的产物。未来永辉超市会陆续走入国内一、二、三线城市。海外市场上,我个人倾向2018年上半年走入美国,把店开到曼哈顿。”张轩松一度对外表达过对兄长执意的新零售战略的期许。

  然而,这个圣诞节后的首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关于云创股份转让的工商变更工作。也就是该公司正式将其持有的永辉云创20%股权转让给张轩宁,持股比例遂降至26.6%,位列第二大股东。张轩宁持有云创的股权比例则已升至29.6%,成为第一大股东。

  在永辉超市方面看来,“如果未来销售继续增加,那么亏损还会进一步扩大,不符合上市公司整体股东的利益。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公司在合并报表层面能够确认2.84亿元的投资收益。”

  不过,永辉超市剔除云创后,整体估值是否会受到影响?张轩松对外表示的“我们要做自己的新零售”具体是什么模式?财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物流中心、工程中心四个中心一体化,以及20%人效提高是否意味着会出现裁员?

  针对上述问题,永辉超市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在接受《投资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近期公司股价走势较为坚挺,云创出表并未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云创板块的创新并非永辉超市唯一的创新方式。未来属于永辉的新零售将以到家业务为主,这也是的该战略优势和重心。

  记者注意到,截至12月26日收盘,永辉超市股价52周内下挫了33%,但自临时股东大会后,其表现相当稳健。

  “公司目前没有裁员计划,除云创版块出现人员调整外,其余板块人员结构均未发生变动。”该工作人员表示。

  《投资时报》记者发现,尽管在新零售战略上存在分歧,但永辉超市无论是上市公司主体、新零售战略尖兵的云创,以及物流冷链领域彩食鲜等多个板块,均频繁获得各路资本青睐,而这与张轩松本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天眼查显示,永辉超市不仅获得腾讯和京东的注资,其旗下彩食鲜A轮9.5亿元的投资者分别为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中国。而张轩松参股的红杉资本旗下北京红杉盛德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则分别投资了包括京东数科、博纳影业、生鲜传奇在内金融科技、文娱、商超、银行、保险、游戏、互联网等多个行业逾百家公司。

  相反,相对低调的张轩宁方面却未出现与相关投资机构存在联系的线索。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持续亏损中的永辉云创,在脱离上市公司之后“续血”能力或将削弱。

  对此,永辉超市工作人员表示,“战略上的分歧只是一方面,不影响永辉超市和云创的各自发展。这更像是一个分工问题,如果有好的资源或者融资方式,张轩松也会介绍给云创一方。毕竟都还是一家人,不会放任不管。”

  不过,对于外界普遍关切云创未来是否可以顺利融资,永辉超市是否参与,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刚减持完,不会对云创继续投入资金。如果有资本介入,也应该不会考虑同比例增资,股份摊薄的情况有可能出现。”

  据悉,随着永辉超市回归超市业务,其云超板块2018年和2019年的计划开店数分别135家和150家,未来探索小型店的同时,亦将强化到家和到店的能力。

  至于张轩松日前在股东大会上提及14次“到家”,他表示,“到家是我们的短板,我们需要补上,我们不会用互联网思维贴钱去做。”而这恰是永辉云创亏损之路的根源。

  同一时间,张轩宁的云创并未出现任何动作,张本人也并未发表任何谈话。

  令人意外的是,在“腾讯系”与“阿里系”对标的新零售战场,第一次出现二者同台的剧情。

  张氏兄弟“分家”之前,2018年5月,永辉云创涉及到一笔老股转让交易。公开资料显示,创新工场和丹华资本旗下北京丹晟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共受让永辉云创5%股权,交易对价为6250万元,其中丹华资本在交易完成后的持股比例为2%。

  天眼查显示,北京丹晟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的第二大股东为阿里巴巴集团(BABA.N)旗下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而永辉云创的第二大股东则是来自腾讯旗下的林芝腾讯,持股比例为15%。

  在新零售各大派系跑马圈地的时局下,如何权衡腾讯与阿里的关系?阿里在云创新零售体系扮演着什么角色?这是否是云创被剥离出永辉超市的原因?未来阿里方面是否会有进一步增资的可能性?

  针对上述情况,永辉超市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丹华资本受让的股份系员工持有老股。公司与阿里巴巴方面没有直接接触。而云创被剥离只是永辉超市的内部调整,与阿里介入无关。

  回顾“永辉系”20年零售史,张氏兄弟与“首富们”的公司交集颇多。除腾讯、阿里,以及被称为世界隐形首富怡和集团外,永辉超市日前又以35.3亿元受让万达商管1.5%的股权。而2016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怡和集团董事会主席亨利·凯瑟克的合影,一度令外界感叹“凡是必有因果”。

  事实上,怡和集团对永辉超市的影响早已显现。前者之所以成为传承五代香火不绝的家族企业,一个重要因素便是该集团的融资方式是通过各个子公司分别融资,而非以母公司注资的方式,否则很可能会稀释凯瑟克家族的股权。

  2016年,永辉超市通过定增引入京东等战略投资者时,怡和集团也参与其中,从而保证其在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位置,且持股比仍然保持此前入资时的19.99%

  而2017年年底来自腾讯的投资,则是通过张氏兄弟减持获得5%永辉超市股权,而怡和集团的持股比例仍然未发生变化。

  “出于家族的考虑,我的兄弟姐妹们会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权,希望他们能够传承我们家族的企业,我也希望我的兄弟姐妹能把股权传给下一代,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去进行售卖。现在我们的股份,没有过多地卖给其他公司。”怡和控股副总裁艾特·凯瑟克如是说。

  据了解,一旦有凯瑟克家族成员因财务问题或者意见分歧需要出售公司股权时,家族成员内部也会将该股权回购,以此维护家族的控股地位。

  问题是,接受怡和注资的张氏兄弟能否从中觅到某种经验。

  至于马云的此次入局,究竟是无心之举还是所谓布下了“闲棋冷子”,外界目前无从得知。或正如天堂乐队歌中唱到的那样——“一半是分,一半是和,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半是说,一半是做,做的不说,说的不做。”

编辑:葛绍刚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