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证券 » 保险资讯 >> 正文

保险资讯

相互保“变身”背后故事:曾遭险企举报 监管忧心风险认定违规
江苏消费网 (2018-12-06) 来源:经济观察报
阅读:

  超2000万用户,41天。

  这是“相互保”留下最后的数字。2018年11月27日中午12时,身披相互牌照外衣的“相互保”正式告别历史舞台,卸下保险身份,变身名为“相互宝”的网络互助计划。

  打开支付宝的蚂蚁保险页面,已经不见人数增加的数字变动,取而代之的是“2000万人的选择”字样,就在这之前,参与“相互保”的人数增加幅度可以以秒来计算。

  这是一个在保险市场掀起“热浪”现象级产品,上线一天加入成员人数即达百万,三天达330万,到了第八天突破了1000万……截至监管出手叫停,加入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这个数字可能需要一家传统险企积累多年才能达到。

  一切似乎早有预料,就在“相互保”上线不到一个月后,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与京东金融曾合作推出的“京东互保”并开始低调内测,但不到两天就“惨遭”下架,留下3333名已参与人员等待产品再度上线。

  “京东互保”低调下线后,网络互助+保险的模式便引发了更为激烈的讨论,但更多的,是对相互保和京东互保命运的担忧。

  从高调问世到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信美人寿相互)以违规之名离场,用户不断增长期间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一方面信美人寿相互在销售和条款、费率使用过程中触碰监管红线,另一方面,则是传统险企对互联网巨头进入保险行业并带来冲击的担忧,与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创新过度,风险边界把控的谨慎。

  创新与风险之间,天平如何倾斜,消费者利益该如何维护?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看来,一个包括保险科技在内的“监管沙盒”机制值得尝试,选取某个领域、某条业务线作为试点,为创新提供真实测试环境。

  身份转变

  变化发生在11月27日。中午11时左右,支付宝官方微信发布声明称,自11月27日中午12时起,“相互保”将升级为一场网络互助计划,同时更名“相互宝”。

  蚂蚁金服表示,我们接到合作伙伴信美人寿相互通知,监管部门约谈并指出其涉嫌违规,所以信美人寿相互不能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计划”的名义继续销售《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很快信美人寿相互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近期监管部门约谈我社,并对这款团体重疾保险产品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指出其涉嫌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我们将根据监管部门要求停止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计划”为名销售《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我们将认真检讨、吸取教训,今后既要坚持创新,更要依法合规开展各项业务。接下来会吸收各方好的意见和建议,既要坚持创新,更会依法合规的开展各项业务。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这是信美相互和监管机构沟通20多天后的结果,期间也曾提供过多种整改方案,就在公开信发布之前,监管机构还在公司做沟通。

  面对变化,蚂蚁金服则表示,基于目前情况,从用户权益及体验角度出发做出主动调整。

  新的“相互宝”与原来的“相互保”,在大病保障范围、分摊模式及互助金额度等方面基本一致。与此同时,在原有基础上作出三点调整,每位用户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总分摊金额不超过188元,如有多出部分全部由蚂蚁金服承担;管理费将从原来的10%下降到8%;未来如果“相互宝”的参与人数低于330万,计划也不会立刻解散,蚂蚁金服会继续为用户提供一年的大病保障。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看来,“相互保”将科技与互助的保险机制结合起来,不同于传统的保险商业模式,与已有的监管规则形成一定的张力。相互宝回归网络互助计划,信美人寿相互不再参与,这是监管部门基于维护现有监管规则以及不同市场主体竞争公平性的考虑,可以理解。监管部门鼓励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的创新,但对于涉嫌报行不一、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有可能影响消费者合法权益,有采取监管行动的必要。

  信美相互退场背后

  10月16日,蚂蚁保险、信美人寿相互联手面向蚂蚁会员推出“相互保”,以实现大病保障低门槛以及互助共济。

  加入相互保计划后,参与成员会拿到的是一张名为《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的团体险合同,投保人为蚂蚁会员(北京)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信美相互为保险人,千万参与“相互保”的蚂蚁会员身份则是被保险人,保险期限为一年。与网络大病互助计划相比,彼时的“相互保”是保险产品,经过备案,一旦发生风险,保险保障基金会进行兜底;与此同时,保险产品的刚性赔付以及更加专业的风险控制手段使得“相互保”更受欢迎。“平时1毛,大病30万”、“每个月花几块钱帮别人,换未来几十年30万大病保障刷”、“国民保险”……屏式的营销使相互保很快成为热词,并在各大微信群被讨论,加之海量的蚂蚁会员,再配以低门槛、低成本的参与方式,相互保用户数量呈现了几何式增长:上线一天加入成员人数即达百万,三天达330万,到了第八天突破了1000万……而截至以保险身份被叫停,相互保用户已经突破2000万,或许这是行业内最大的团险大单。

  这个数字是出人意料的,包括保障提供者信美人寿相互,更包括监管层。“现在增速远超我们预期,之前的目标就是3个月内达到330万。”上线初期,信美相互相关工作人员曾这样对经济观察报表示。10月24日,在相互保用户突破1000万后,信美相互董事长杨帆一度公开发声:现阶段,信美相互会和支付宝聚焦于相互保的顺利运营,未来会视情况不断完善计划。“相互保在前期宣传上,有一些误导性的陈述,另外在费率使用上也与报备的有些差异”,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现在两千万,未来可能五千万甚至过亿,这个风险就很大了。放眼全球,不管是欧美国家还是日本,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都没有这么深,金融风险还是很大的,稍微不谨慎就会引发系统性的风险,所以监管层是很谨慎的。”

  当初在产品上线时,蚂蚁金服副总裁、蚂蚁保险总裁尹铭曾表示,中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是中国人寿,他的用户有3个亿,今天蚂蚁保险的用户已经有4、5个亿了,但是相互保这一款产品我希望很短的时间内(参与人数)可以上亿。

  对于传统保险公司来说,用户基础庞大的互联网巨头跨界进入保险行业冲击是巨大的。也正因为此,有接近信美相互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称,正如市场传言,公司的确曾遭到几家大型险企的联名举报。

  “客户承担成本存在着不确定性,严格意义上来说,甚至不算保险产品,”一位保险从业人士如是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这里有一个公平问题,是保险公司为大病互助计划提供后端保障,相互保险社可以做,那其他公司可不可以做呢?”

  “相互宝”还值得参与吗

  卸掉保险身份后,新的“相互宝”互助计划还值得参与吗?

  在监管干预下信美人寿相互退出后,相互保变身“相互宝”成为大病互助计划由蚂蚁金服独立运营。虽然面对案件核查等专业工作,蚂蚁金服表示将会委托第三方公估机构,但更名后的“相互宝”与其他网络互助已经没有太大差异。

  作为一种民间互助形式,缴纳额度小、参与门槛低的网络大病互助在近几年来颇受关注。2016年在资本催动下,这些互助平台一度野蛮生长,但快速的发展亦伴随着非法集资、卷款潜逃、侵吞费用等违规行为。2016年底,原保监会曾下发《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高压监管下,近百家平台宣布解散或宣布退出,坚持者不足十家。

  而目前市场上规模较大的有轻松互助、水滴互助、抗癌公社、夸克联盟、e互助、壁虎互助等平台,会员多已达到百万级别,其中诸多资本加持轻松互助、水滴互助,后者会员更是达到几千万以上。

  轻松互助平台公众号显示,轻松互助会员超过6000万,累计发放互助金超过2.4亿元;水滴互助则宣称自己有4600万会员,累积提供给互助金1.98亿元。不难发现,在社保之外,保险公司没有触及到的客户群体中,大病互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缺乏监管的互助平台也要防范资金安全、审核专业度不高等风险。

  从“相互保”到“相互宝”,一字之差的背后,大众将会对保险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保险意识也将得到提高。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尝试也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正因为此,市场上亦有替“相互保”惋惜的声音。

  而围绕“相互保”的去保险身份,一个新的命题被提及,该如何既防范风险,维护消费者利益,又给市场新生事物留下探索和创新的空间?

  朱俊生表示,新生事物往往超过现有监管规则的适用范围,突破现有的部分监管框架,需要监管机构与行业加强沟通,应寻求规则适应与鼓励创新之间的平衡。

  可以积极探索包括保险科技在内的新生事物的“监管沙盒”机制。选取某一地域和某条业务线作为试点,为创新提供真实测试环境。在试点期间,可以适当放宽监管要求,在保证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和维持行业稳定等红线的基础上,对保险科技以及各种新生的商业模式与生态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及充分论证。

编辑:葛绍刚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