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上年度亏损9.03亿而备受关注的财险公司浙商保险,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猛增31.58%,但净利润仍亏损1.17亿。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在增资15亿改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后,浙商保险的净现金流在今年第二季度变为-9021.9万元,相比上季度环比减少3.57亿,包括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均为负值。
业绩方面,自2009年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浙商保险的净利累计亏损已超过17亿,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在2017年末已达-16.64亿。
而占保费收入比重居高不下的车险业务更是连续8年亏损。
“车险市场本身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财险公司优势不明显,只能以‘低价’来博取市场;非车险业务又都同质化严重。”8月11日,一位资深保险专家对长江商报记者直言,“浙商保险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想要脱困难度系数不小。”
净现金流环比减少3.57亿
浙商保险2018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本季度末,浙商保险两个季度保险业务收入23.69亿,净利润累计亏损1.17亿。在保险业务收入环比微增的同时,净利润亏损呈现扩大之势。
事实上,相比去年同期,浙商保险保险业务收入增速高达31.58%;同时,亏损幅度大幅缩小,由去年同期的亏损3.07亿缩窄,亏损幅度下降61.96%。
不过,浙商保险的净资产在增资15亿到位后,继续出现下滑趋势。其多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净资产下滑至仅有3.83亿。此后,因注册资本增资15亿净资产也在2017年第三季度增至18.67亿。谁料,经过3个季度的连续下滑,到2018年第二季度末,浙商保险的净资产已降至11.96亿。
在净资产持续下滑3个季度的同时,浙商保险的现金流出现为负的态势。其最新公布的2018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继去年四季度末和今年第一季度现金流改善后,在今年第二季度浙商保险的净现金流为-9021.9万元,与上季度可比数环比减少3.57亿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环比减少8947.18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环比减少6684.38 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环比减少2.01亿元,其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2089.44万元、筹资活动净现金流为-1.01亿元,投资活动净现金流为3169.84万元。
车险承保利润连年亏损
浙商保险今年上半年共计亏损1.17亿,似乎并不令人意外。
自2009年开业起,浙商保险的保险业务构成主要为机动车辆保险、企财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险等。而车险业务的比重最大,亏损情况也最为明显。
回溯浙商保险成立以来的9个年头,有史可查的数据显示,其车险几乎处于每年亏损的局面。在2010年-2017年,车险承保利润分别达-1.51亿、-9535.4万元、-1.14亿、-2.32亿、-2.44亿、-2.84亿、-2.74亿、-2.69亿。
动辄上亿甚至数亿的承保亏损,让浙商保险在业绩上也勉强支撑多年。年报数据显示,在2011年和2012年扭亏为盈后,到2013年浙商保险又出现亏损;而后2014年与2015年分别盈利数千万后,2016年和2017年又再现巨幅亏损。
侨兴债沉疴难消,上半年屡收监管函
2016年前三季度末,浙商保险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净资产分别为12.77亿元、12.81亿元、12.81亿元,而“侨兴债”事件爆发后,四季度末和2017年第一季度其净资产锐减至7.11亿元上下。而在2017年的二季度末,其净资产进一步缩水至3.83亿元,一年时间内净资产减少几乎9亿元。
除了上述影响,2018年1月,浙商保险还收到开年首张监管函,内容显示,这是保险违反了《保险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九十八条、 第八十一条、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根据《保险法》相关规定,原保监会对其处以罚款121万元及责令停止接受保证保险新业务1年的行政处罚。
此前,原保监会还对其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第一,责令增加资本金,完成增资扩股工作;第二,总公司及分支机构停止接受非车险新业务(包括直接保险业务和再保险分入业务);第三,停止增设分支机构。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今年2月13日原保监会公布的监管函显示,随机抽检了浙商保险119个备案产品及相关材料,发现其中55个产品存在问题,问题数量合计88个,主要包括保险责任不清晰明确、条款要素不完备等。对此,监管部门要求浙商保险立即停止使用问题产品,并自监管函下发之日起三个月内,禁止该公司备案新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农险产品除外)。
从“踩雷”侨兴债到备案产品的不合规,浙商保险频收监管函背后,其企业管理状况仍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