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半年扭亏为盈,但珠江人寿的“警报”风险仍未解除。
珠江人寿2018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103.4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88.85%。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珠江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连续三季度低于120%,逼近100%的监管红线。
此外,今年1-5月,珠江人寿代表万能险保费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21.53亿,占规模保费收入的比重为36.28%,尽管较之2017年底有所改善,但同比依然出现上升趋势。
“‘万能险’高速发展面临的保费规模下降、退保金额高企、偿付能力告急、现金流风险等,在不少新成立的中小保险公司中存在,消化这些问题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近日,华中地区一位资深保险专家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激进发展的风险越来越暴露,稳扎稳打才能生存下来。”
记者注意到,在珠江今年公布的偿付能力报告中,未公布其在保险业务收入大幅下降54.06%仍然盈利的具体原因,但珠江人寿2017年年报显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等投资收益对其业绩改善作用明显,各项投资的总额达数百亿之多。
核心偿付能力溢额多季度出现负值
珠江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吃紧”的状况依然明显。
珠江人寿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3.4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88.85%,均比2018年一季度同期数据的101.94%、88.42%略有提升,但“窘境依旧”。
其实,今年二季度是珠江人寿偿付能力连续“吃紧”的第三个季度。在2017年第四季度,经审计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138.32%下降至102.46%继而下降至101.94%,低于120%的重点核查线,风险综合评级也低于B级被评为C级。此后在2018年第二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虽然实现了约2个百分点的小幅提高,但仍低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的核查线。
去年保监会拟修订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到,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等3个指标同时达标,才列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公司,将被重点核查。
此外,在偿付能力逼近监管红线的同时,其核心偿付能力溢额为-8.96亿,这也是其核心偿付能力溢额多季度出现负值。
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大降54.06%
值得注意的是,珠江人寿今年前两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延续2017年的保险业务收入的下降,2018年1-6月珠江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相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
根据今年第一二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珠江人寿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实现保费收入30.29亿和9.30亿,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9.59亿 。而在去年同期,珠江人寿分别实现保费收入82.93亿和3.25亿,总计实现86.18亿。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出现大幅减少,尽管第二季度有所改善,但仍难扭转下滑54.06%的负增长状况。
从2017年年报公布的投资收益细节来看,珠江人寿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和贷款及应收款投资利息收入分别实现投资收益26.24亿和16.02亿,几乎占投资收益的九成。而这两项投资项目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高达248.38亿,而股权型投资则多达116.37亿;贷款及应收款投资额在2017年为209.43亿,其中主要为信托计划和贷款。此外,投向包括5家万达地产资产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年末余额达26.65亿。三类型的投资规模高达数百亿,而珠江人寿在今年投资的非保险地产子公司也从2017年底的8家增至9家。
万能险占比居高不下
趸缴业务占比偏高的珠江人寿,曾一度被称为“万能险大户”,偿付能力风险、现金流承压,均与其对趸交业务及万能险业务的“青睐”有关。
相比于2017年实现年度规模保费为255.08亿元,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152.52亿元,占比超过50%,今年1-5月统计数据显示,其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比降为36.28%,不过相比2017年同期依然出现上升。其原保险保费收入的降幅明显高于代表万能险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保费收入。
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珠江人寿对趸交保险及银保渠道的依赖程度,极为严重。2017年珠江人寿趸缴保险业务收入92.50亿元,同比下降38.3%。然而,其趸缴保险业务收入占总体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90.2%。
在销售渠道上,2017年珠江人寿通过银邮兼业代理获得原保险合同业务收入98.53亿,占到本年发生总额102.56亿的96.07%。个人代理渠道甚至还达不到保险中介专业代理渠道的原保险合同业务收入的一半,所占比例1.16%,显然其转型路径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