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屡见不鲜。以往,大部分上市公司将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首选,券商理财产品份额较少。不过,随着资管新规落地数月,银行理财“保本”优势正在悄然减退,而不属于资管产品范畴的券商收益凭证渐显优势,成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新宠”。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至今,至少已有106家上市公司购买了566只券商类理财产品,合计金额达309.74亿元。其中,95家上市公司购买券商发行的收益凭证,合计金额179.24亿元,占比近六成。
收益凭证
认购金额近180亿元
6月25日,上市公司舒泰神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期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了券商保本型收益凭证,合计金额2.1亿元。购买的收益凭证分别为国信证券的金益求金363天2864期,认购金额为9000万元,固定年化收益率为4.95%;广发证券的“收益宝”1号,认购金额为9000万元,固定年化收益率为4.82%;德邦证券的德邦兴锐16号收益凭证,认购金额为3000万元,固定年化收益率为5.4%。
舒泰神表示,公司拟购买券商保本型收益凭证产品安全性高、流动性好、能保证本金安全,且公司单个产品的投资期限不超过12个月,属于低风险投资品种,不会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的正常开展,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为股东获取更多的投资回报。
而此前12个月内,舒泰神购买的19只理财产品中仅有5只来自券商,其他14只均为银行理财产品。舒泰神此次的“态度转变”,在大批热衷于理财的上市公司中并不是个例。
今年上半年,《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有106家上市公司购买了566只券商类理财产品,合计金额达309.74亿元(以认购日期数据为准)。其中,95家上市公司购买券商发行的452只收益凭证,合计金额为179.24亿元,占比57.87%。
而在这452只收益凭证产品中,有251只产品是由上市公司自筹资金购买,另外的201只产品为公司自有资金购买。这452只收益凭证的平均预计最低收益率在4.74%,产品期限以短期为主,其中3个月期限左右的产品最多,达109只产品。从数据上来看,九成上市公司在购买券商理财时更青睐收益凭证,六成闲置资金被收益凭证产品吸走。
所谓收益凭证,是指由证券公司发行,以私募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发售,约定本金和收益的偿付与特定标的相关联的有价证券。特定标的包括但不限于货币利率,基础商品、证券的价格,或者指数。该理财产品因其操作灵活、安全性高且可以量身定制等优势而受到投资者喜爱。
除收益凭证外,上市公司在券商理财的选择上还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质押式报价回购交易、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分食另外的42.13%份额。
国泰君安
收益凭证最受欢迎
上市公司在选择券商收益凭证标的时十分谨慎,《证券日报》记者在统计数据时发现,从券商角度来看,国泰君安发行的收益凭证最受欢迎,共有18家上市券商购买了65只国泰君安收益凭证类产品,认购金额达29.43亿元;中国银河证券位列第二,共有37期收益凭证被上市公司认购,认购金额为15.9亿元;中信建投证券发行的收益凭证也十分受宠,共被上市券商认购了41只收益凭证产品,认购金额为15.5亿元;认购金额超过15亿元的券商还有海通证券,同样有41期收益凭证被认购。
此外,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浙商证券、广发证券、长江证券等券商发行的收益凭证认购情况也较好。
事实上,今年以来,不仅上市公司认购收益凭证的热情逐渐上升,券商收益凭证发行规模也持续上涨。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发布数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证券公司收益凭证发行规模累计达1706.91亿元,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
对此,一位券商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券商发行的收益凭证低风险等特性是其先天优势,尤其是在银行保本理财逐渐可能退出市场的背景下,券商收益凭证将成为上市公司更好的选择。不过,近期有业内人士表示,嵌套场外期权的收益凭证纳入监管,发行内嵌场外期权结构的收益凭证参照《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监管的通知》的要求开展,非交易商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场外期权业务。如此来看,收益凭证的发行将更加严格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