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加里·斯坦利·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有一个著名的“坏孩子”定理:在一个“利他主义”系统中,“坏孩子”总是胡作非为却能得到一切。所以,只有当规则的完善程度追得上“坏孩子”的基因遗传速度,“好孩子”才能更好地存活下来。
2017年,中国保险业上演追赶“坏孩子”的一幕。
《国际金融报》记者试图通过盘点的方式梳理过去一年保险业“坏孩子”和“好孩子”的不同境遇。
37张监管函,
公司治理成重灾区
2017是保险业监管大年。多位保险公司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感受到了来自监管的压力,尤其是在公司治理、合规等方面。”
根据《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2017年,保监会公开披露37份监管函,比2016年的16份同比增加了125%。其中,有20份涉及公司治理问题,6份涉及产品问题,6份涉及电销不合规问题,另有涉及超业务范围经营、偿付能力不达标、资产类别调整、车险业务违规、投资管理问题各一份。
今年上半年,保监会开展了首次覆盖全行业的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现场评估。针对这次现场评估的结果,保监会先后下发了3批、19张监管函。被“点名”的公司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公司章程与“三会一层”运作,内控与合规管理,关联交易管控。
以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保监会列举了治理现场评估发现的问题:
在股东股权方面,公司存在股权变更不规范的问题。
一方面,公司股东江苏高科与北京林氏的股权转让行为未告知公司也未报告保监会;另一方面,公司部分股权质押后,未按监管时限要求向保监会报告。
此外,股东涉嫌违规投资入股。
北京高院(2016)京民终279号民事判决书显示,2012年3月30日,公司股东泰山金建与天津中方荣信签署了《股权收益权转让协议》,约定泰山金建及其指定方认购15000万股长安保险股份,股价款由中方荣信承担。中方荣信在处分股权收益权时,可以要求泰山金建将15000万股股权全部或部分转让,股权转让款由中方荣信接受,或者按照中方荣信要求将股权过户给中方荣信或其指定方。2012年3月30日,中方荣信向泰山金建指定的北京安华楼综合服务大厦的银行账号汇入1.78亿元,泰山金建确认收到该笔款项。2012年4月,泰山金建与公司股东南通化工签订《股份代持协议书》,约定泰山金建拟认购长安保险新增5000万股股份,该股份委托南通化工代持。
上述事实违反了《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等有关规定:即股东应当以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向保险公司投资,不得用银行贷款及其他形式的非自有资金向保险公司投资,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保险公司的股权。
此外,在保监会重点检查的关联交易管控方面,长安责任保险存在关联方管理不规范,包括关联方信息档案不完备等。
907张罚单,
罚没金额超1.1亿元
与监管函不同,保监会的行政处罚更直接,“坏孩子”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埋单”。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7年,保监会开出了47张罚单,各地保监局出具了860张罚单,总计907张罚单,罚没金额超过1.1亿元。对比来看,2016年保监系统累计罚款为7836万元,今年罚款金额同比增长超逾40%。
在保监会出具的罚单中,有几张罚单值得关注:
2月24日,保监会雷霆监管,对前海人寿有关违法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对时任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给予撤销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的处罚;前海人寿合计被罚80万元,6人因违规利用保险资金的行为,合计被罚款56万元。
根据该行政处罚决定书:前海人寿存在2项违法行为:一是编制提供虚假资料的行为;二是违规运用保险资金的行为。
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姚振华的被罚,与万能险资金运用有着直接关系。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妖精论’、‘野蛮人’的评论给保监会造成了不小的舆论压力,因此,有一点杀鸡儆猴的意思。”
果不其然。2月25日,保监会给恒大人寿开具了一张行政处罚单,以违规运用保险资金为由,给予其限制股票投资1年的处罚,给予时任恒大人寿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刘浩禁止进入保险业5年的处罚,给予时任恒大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吕海龙禁止进入保险业3年的处罚。
“保监会集中火力对个别浑水摸鱼、火中取栗且不收敛、不收手的机构,依法依规采取顶格处罚,给整个行业定了一个基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寿险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今年险资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不难看出,之前较激进的公司都有所收敛,惟一的几次举牌主要来自大公司。”
2张问询函,
违规股权遭强制退出
12月15日,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撤销昆仑健康有关股权行政许可,持续加强保险公司股权监管》的文件,并附上了《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在这份文件中,昆仑健康险被判定为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并在股东之间有无关联关系的问题上“撒谎”。
这是保监会首次清退保险公司违规股权。
2月17日和3月1日,保监会先后向昆仑健康险下发问询函,内容聚焦在昆仑健康险2016年12月变更的4家公司股东,是否与“佳兆业郭英成家族”有关,入股资金是否来源于“佳兆业郭英成家族”下属企业或其关联方。
对此,昆仑健康险矢口否认。根据昆仑健康险的公告,上述四家公司声明“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与其他股东、投资人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也不存在股权代持或其他安排”。四家公司还就股权关系进行了二级披露,就资金来源作出声明,表示投资昆仑健康源于合法的自有资金,并非使用任何形式的金融机构贷款或其他融资渠道资金。
在昆仑健康2016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昆仑健康险也表示股东之间无关联关系,亦不存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而经查,深圳市宏昌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在投资入股昆仑健康、申请相关行政许可过程中,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作出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股东之间无关联关系等不实陈述,存在编制提供虚假材料的行为。
保监会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撤销昆仑健康险有关股东和注册资本变更的行政许可,清退违规取得的股权,并将相关投资人和中介机构列入市场准入黑名单。同时,保监会责令昆仑健康险3个月内引入合规股东,在引资完成前不得向违规股东退还入股资金,确保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维护公司稳定经营,切实保护投保人利益。
12家新机构,
牌照发放进一步收紧
监管态度的变化让保险牌照的批筹停滞不前。
12月20日,迪马股份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子公司迪马工业参与发起设立的三峡人寿近日获得保监会开业批复,注册资本为10亿元。算上三峡人寿,2017年仅12家险企开业获批,与去年相比批筹明显放缓。
今年前2个月,横琴人寿、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中远海运财产保险自保、众惠财产相互、人保再保险5家公司相继获批开业,随后,华贵人寿在4月获批开业。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保险牌照的批筹将与去年的“节奏”保持一致时,监管态度来了180度的转变。
6月22日,《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开业验收工作的通知》下发,保监会拟收紧对新筹建保险公司股东资质、入股资金来源、股权结构等多方面的审查,在全面强化保险业务监管的同时,保险牌照的发放也将收紧,获批开业的保险公司越来越少,实力雄厚的居多。
尽管之后爱心人寿、汇友建工相互保险、招商局仁和人寿、永诚保险资产管理、中国人民养老保险5家保险公司先后获批,但这些公司的股东背景深厚,并非一般资本可望其项背。
于是,资本对保险牌照的热度开始消褪。下半年以来,包括飞天诚信、金杯电工、美盈森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拟终止发起设立保险公司。
在境内保险牌照变得越来越稀缺之后,一些资本将目光投向香港保险市场。8月22日,蚂蚁金服有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集团确实参与了收购万通亚洲的交易,关于资金来源等细节不方便透露。”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内地拿一张保险牌照非常困难,尤其是寿险牌照。此外,在不鼓励海外并购的情况下,香港保险市场成为内地资本的最佳选择。事实上,香港也有很多这样的资产可供选择。”
21项政策法规,
1+4号文件定基调
监管大年,保监会在制度建设上也没落下。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保监会公开发布了21项政策法规,其中规范性文件多达16个。今年6月集中下发的“1+4”号文件,为整个行业发展和监管方向定下基调。
“1+4”系列文件中,“1”是指《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是当前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4”指四个落实文件,分别为《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强化保险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不过,真正让保险公司紧张的是保监会下发的另外两个文件:134号文和136号文。134号文是指《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136号文是指《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公司销售管理工作的通知》。前者针对人身险产品的设计,后者针对人身险产品的销售。
受134号文影响,今年10月,多家保险公司面临无新产品可卖的尴尬。一位知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虽然不少险企在134号文下发后就开始加大产品开发和申报力度,但是,在10月1日前拿到批文的不多。尤其是万能险产品,在报批的多家机构中,仅复星保德信的一款产品成功‘闯关’,其他申报被驳回了。”
对此,一家上市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可能直接影响了各家公司‘开门红’的业绩。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今年各家公司的‘开门红’表现都出现了大幅缩水,这与134号文对万能险产品的规定密切相关。保障型产品可能无法在‘开门红’期间转变成更多的保费收入。”
“不瞒你说,总公司直到11月底都没有给出‘开门红’的具体指标。”一家大型保险集团上海分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谁都看不清市场趋势,134号文还是给我们的展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15份征求意见稿,
股权管理再成焦点
必须要说的是,2017年,保监会在征求意见方面保持了高强度。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公开披露的征求意见稿有15份。其中,对《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最为惹人关注,也在业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分析说:“对保险公司而言,将单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至三分之一,以及对战略类、控制类股东要求更严苛,保险公司的股权将趋向分散化;对保险公司的股东,以‘圈钱’为目的的保险股东将逐步被迫转型或退出;对那些正在排队申请保险牌照的公司核心主业不突出、股东资金实力不足,可能是发起者再难获批筹的两大硬伤,再弄保险牌照就不容易了。”
事实上,这一条很快在市场上引发“蝴蝶效应”。
以渤海金控放弃增持华安财险为例,渤海金控发布公告称,拟终止增持华安财险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华安财险2017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公司第一大股东是华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0%;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2.5%,海航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14%。
海航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为关联股东,二者合计持有华安财险19.64%股份。如果渤海金控能够完成资产重组和增资,那么,海航集团将拥有华安财险34.41%的股份,超过华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大控股股东。
对于渤海金控突然放弃增持,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可能与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有关。征求意见稿明确,关联方或者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达到战略类或者控制类股东标准的,其持股比例最高的股东应当符合本办法关于战略类或者控制类股东的有关要求。
根据这份征求意见,渤海金控完成增持后,海航集团将成为华安财险控制类股东,必须符合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最近一年末净资产不低于总资产的30%的要求。
截至今年上半年,渤海金控的总资产达3045.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10.08亿元。另据雪球的资料显示,海航集团2016年末总资产突破万亿规模,净资产实际为49亿元,对外担保余额则高达116.8亿元。
4家A股上市公司,
股价飞跃估值爆发
数说了监管政策、罚单数额,说一点振奋人心的。
2017年,4家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迎来了股价的飞跃和估值的爆发。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2月22日,4只保险股股价涨幅远超市场水平,中国平安股价甚至涨逾113%;中国太保的涨幅超过60%;新华保险的涨幅超过55%;中国人寿的涨幅最慢,不到25%。
“今年以来,保险股成为当之无愧的蓝筹股新热点。”一家上市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在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的情况下,估值偏低的蓝筹股会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保险股正是这一轮被追逐的对象。”
基本面是支撑保险股“疯狂”的主要原因,也就是上市保险公司的业绩表现。根据三季报数据:4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总体表现优异,归母净利润同比去年同期均实现增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7.4% 、5.3%、23.8%和98.3%。
对此,广发证券分析认为,从三季报数据来看,保险行业集中度提升,4家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市占率由年初37%提升至43%,保费结构持续改善,偏保障、期交占比持续提升。同时,投资业绩明显改善,可兑现浮盈累计增长,且随着准备金释放,险企利润指标将表现优异。
除了基本面,保险业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134号文负面预期进一步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