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审委首现零通过率!
继11月7日,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第 35 次会议出现“6 否 5”的过会率新低后,11 月 29 日第56次发审会议首现三家公司上会全被否的零通过,让市场各方深刻领会到新一届发审委 “无禁区、零容忍”的审核风格。
Wind资讯数据显示,新一届发审委自10月17日上任以来,共召开了16次会议,审核了61家公司的IPO申请,通过率仅为55.73%。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1至10月,前一届发审委IPO通过率达到80.99%。通过率的明显下滑,显示出新一届发审委的严格审核态度。
截至11月30日,存量过会未发的企业仅有19家。申万宏源研究分析师林瑾表示,若按目前56%左右的过会率和月度 35-40 家的上会家数的节奏,预期短期内 IPO 单批发行家数将维持较低水平,12月份的新股发行数和募资额将仍处于低位。
零过会首现
11 月 29 日,发审委审核重庆广电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博拉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这3 家公司的 IPO 申请, 3 家均被否决,通过率为零。
“这是2015年IPO重启以来,上会企业第一次全军覆没。”上海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乐视案牵扯出两个发审委员的腐败对现任委员的审核风格影响很大,目前对于稍有问题的企业,肯定是投否决票,短期审核趋严是必然的。各参与方现在都在适应新发审委的审核风格,所以对于手上一些不急于上市的项目,我们都会劝企业多等等。”
对比今年以来新发审委履职前后被否项目的问询,林瑾认为,新发审委审核角度更广且更注重实质,核心关注点除了涉及之前一贯关注的企业经营稳定性及盈利能力持续性和真实性等,还涉及到技术壁垒真实性、股权转让前后定价差异、业务区域拓展障碍、供应商合同规定限制性条款是否出于真实意思表示、渠道冲量造成的亏损与其带来的供应商返点的关系等多个细致维度。
中介机构压力大
发审委通过率骤降对中介机构的影响同样深远。
贯穿一家企业IPO全过程的需聘请的三家中介机构: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在审核趋严的背景下,哪些中介机构成为被否的重灾区?
2017年以来共有75家企业IPO被否。保荐机构中,国金证券今年有7个项目被否,广发证券被否6家,招商证券和海通证券分别被否5家。
林瑾表示,就单个保荐机构而言, IPO 项目被否将实质性地影响到其未来业务的储备,因此,中长期看报送质量会有明显提高,保荐机构将更重视内核决策机制。
会计师事务所中,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被否18个项目,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被否11个,立信会计事务所被否10个。这三家会计师事务所合计被否39个项目,占比52%。
律师事务所中,金杜律师事务所被否10个项目,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被否6个,中伦律师事务所被否5个。
业内人士表示:“中介机构IPO否决率高,首先说明在筛选IPO项目时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也有可能是专业能力不足,未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分析道:“目前被否项目数比较多的机构通常项目总量也比较大,项目一多,必不可少就会质量参差不齐,难免被否。另一个趋势是,立信、天健等老牌大所的优势也在逐渐变小。”
发审监督机制更完善
公开信息显示,新一届发审委共包含63名委员,其中42人是专职,21人是兼职。从成员设置上,来自外部的委员明显增加,涵盖各部委、高校和金融机构。
在林瑾看来,新一届发审委靶向式的审核更能切中要害,审核更精准到位。此外,发审监督机制的完善也造就了发行严审。
日前,中国证监会举行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就职仪式。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宣布,证监会党委已经决定成立发行与并购重组审核监察委员会,对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方面的监察,对发审委和委员的履职行为进行360度评价,“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终身追责”。
此外,刘士余强调“是否为投资者筛选出优秀的价值投资标的、是否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展壮大作为”是检验发审委工作的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在新的发审机制下,明确了手握A股IPO生杀大权的发审委员所要承担的责任和工作考核的标准,一方面实现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另一方面落实了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也许可以说,这一轮新股发行常态化画了一个分号。之前快速审核、高效审核、高通过率的情况告一段落。新一届发审委在终身问责的新制度下,心中要有资本市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这本大账。相应的审核标准,通过比率,必将更加严格,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