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会议上暗示新股发行将提速。周四股市次新股大面积下跌,本栏认为这一利空对市场影响有限,因为新股募集资金量相对较少,即便在提速发行后对于A股市场也不会造成巨大冲击。
从现在的市场环境看,新股发行与上市对于市场的压力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大,主要原因是上市新股多数为袖珍股,一般募集资金规模不会超过5亿元,核发的单周新股募集资金量合计多数在30亿-60亿元之间,即使新股发行速度适度加快,新股上市的融资压力也不会增加太多。
历史上新股发行加速对于二级市场的压力确实很大,主要原因是彼时新股发行采用冻结资金申购新股,每只新股发行都要冻结数百亿元乃至数千亿元资金,二级市场投资者往往满仓持股,为了获得新股中签机会,不得不卖出股票筹集打新资金,从而对二级市场构成短期集中的抛售压力。
其次,彼时的新股发行价格形成机制与现在明显不同,那时候承销机构为了能够获得较高的承销费用,同时为了获得更多客户的青睐,往往采用能够发行成功的最高价格作为发行价格,于是公司上市往往会有巨量的超募资金,这些都是二级市场多付出的代价。现在新股的发行价格普遍较低,大股东并不急于通过IPO获得巨量募集资金,他们更看重股票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较低的发行价格可以让投资者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也更容易通过发审委的核准,此外偏低的发行价格也不需要拟上市公司过度粉饰业绩。大股东希望公司股价能够保持不断上涨的走势,然后在上市三年之后可以通过减持股票实现自身价值。
还有一点,就是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将绝大多数新股都配售给二级市场投资者,这些一二级市场差价利润绝大部分保留在二级市场,并未流失。这与以前一级市场专业户拿走了大量新股利润存在显著区别,现在的新股发行制度很好地保护了二级市场资金不外流,这也是新股发行环节并未给二级市场构成巨大压力的重要原因。
但这并不是说新股就可以毫无节制发行上市。毕竟新股发行过程中,在募集环节或多或少都会减少二级市场的资金沉淀,同时在新股上市一年之后还会有非控股股东减持股票,小非股东往往没有控股股东那样的情怀,他们抛售股票的意愿更加强烈,而且限售期只有一年,故这部分资金的流失也会对股价构成较大压力,例如周四“一”字跌停的上海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