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9日讯(记者 关婧)证券日报与中国经济网联合举办的“七问中国股市”论坛今日举行,论坛邀请了七名专家学者,就IPO制度和退市制度常态化、完善并购重组市场、壮大长期资金规模、提高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机构投资者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为“七问中国股市”论坛现场。中国经济网张相成/摄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论坛上发言,他指出中国股市已经逐渐迈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股市对中国经济的反映也越来越明确,可以说中国股市正渐渐成为经济的晴雨表。随着实体经济转好,资金对于上市公司增持的动作也越来越多。
对于如何让中国股市走稳走强,李大霄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是融资者跟投资者的利益平衡,这是最直观重要的,第二是一级市场跟二级市场的平衡。第三是引入资金的速度跟融资速度的平衡,最后一个建议就是保护好投资者,保护中国散户就是保护中国股市。”
证券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董少鹏也认为,要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需要把各类长线资金吸引进来,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的质量。
CCTV证券资讯频道首席评论员钮文新指出,由于短期套利的资金规模过大,而愿意长期投资实体经济创造财富的资金规模过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需要帮助“资本金融”,让更多长线资金帮助资本市场更快发展。
在谈到完善融资功能、IPO常态化问题时,董少鹏认为IPO常态化不是孤立的发行股票常态化,而是加入市场要常态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要常态化,退市也要常态化。
事实上,近年来退市制度的完善正成为监管层工作的重点,退市节奏明显加快。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退市制度是保证A股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和新股发行制度是同样重要的基础性的制度。
杨德龙表示,由于退市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导致A股“乌鸡变凤凰”事件时有发生。一些ST公司通过重组或借壳,股价一飞冲天,不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树立。
特别是借壳和重组中的知情人由于信息优势,为获利而进行内幕交易,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过杨德龙认为今年退市公司的数量明显增加,正在改变过去A股市场“炒差、炒新、炒小”的习惯。
在谈到并购重组问题时,万博研究院新供给中心主任刘哲认为资本市场上的并购对于实体产业转型是非常大的助力。
刘哲认为,要防止忽悠式并购、跟风式并购的行为,需要回归产业本质,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关键信息的披露,减少灰色套利空间,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专业机构合力建立规范化的市场,让有转型动力的传统企业的需求得到满足,让新兴产业得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得到发展,让有协同效应的产业能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让并购市场既是“活水”又是“净水”。
除了主板市场,新三板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指出,新三板市场发展很快,但是后续的改革较慢,要改变“新三板是投资者遗忘的角落”现状,除了明确新三板在资本市场的定位,还应该给它发展的空间和扶持的政策。
桂浩明认为目前新三板协议成交模式较为繁琐,也不能实行完全的竞价交易模式和大宗交易,解决交易机制问题迫在眉睫。其次是新三板要解决数量过多与质量参差不齐问题,“任何市场的容量都是有限的,新三板应该从重量转到重质,无门槛不能成为长期的政策。”
不论是IPO、退市、并购重组,还是新三板市场,专业服务机构都是不可或缺的。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指出,机构投资者和专业服务机构应该承担“稳定器”的义务,更多的发挥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同监管作用,尽可能把专业判断展示给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