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开展“治乱象”工作近半年来,监管部门专项检查共发现问题2300多个,涉及金额近10亿元。
这则消息来自于9月18日中国保监会的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保监会财会部副主任郭菁、稽查局副局长杨玉山介绍保险业防风险、治乱象落实效果阶段性评估的有关情况。
杨玉山表示,从4月底开展的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激进投资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上半年,保险资金未发生非理性举牌、境外收购等激进投资行为。
4月底,保监会发布《关于强化保险监管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要求集中整治虚假出资、公司治理乱象、资金运用乱象、产品不当创新、销售误导、理赔难、违规套取保费、数据造假等乱象。
处罚力度加大
保监会自4月底部署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后,要求保险机构进行了包括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资金运用风险等方面的8项自查工作。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9项专项检查,涵盖了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处置非法集资等领域。
“自查发现问题1131个,涉及金额982亿元。监管部门专项检查发现问题2300余个,涉及金额近10亿元。”杨玉山说。
据杨玉山介绍,今年上半年以来,保监会针对保险业市场乱象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涉及问题主要是违规运用保险资金、编制提供虚假资料、未按规定提取准备金、聘任不具任职资格或未经核准任职资格的高管人员等。
此外,检查中还发现有部分保险公司存在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情况。杨玉山认为,这些问题暴露出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存在治理有效性不足、经营理念方式不科学、管理粗放等问题。
今年上半年,防风险、治乱象成为金融业主基调,监管严格、机构自查、从严处理等词汇频频出现。保监会及地方派出机构在这半年间公布的罚单数量大大增加,对保险机构的违法行为处理起来也毫不手软。
数据显示,保监会系统上半年共对306家保险机构和447人实施行政处罚,其中罚款6369万元,处罚机构家数、人数及罚款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1%、18%和21%。此外,重大行政处罚亦有增加,上半年保监会共禁止4人进入保险业,责令13家保险机构停止接受新业务。
今年上半年保监会开出的6369万元罚单总额,已快要逼近去年一整年的罚款金额——9600万元。
电话销售、虚列费用是监管和处罚的重点领域。寿险公司“电话销售”误导、欺骗投保人以及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未如实讲解与保险合同有关的的重要情况等成为处罚重点,在行政处罚书中所占比重位列榜首。紧随其后的是财险公司在各项费用上的“小动作”,包括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方式套取费用、虚列营业费用、虚假报销等。
在保监会公示中,保险代理机构成了违规重灾区。从违规原因看,主要涉及编制虚假报表、利用业务便利为他人牟取不正当利益、未缴存保证金或投保职业责任保险、未按规定管理业务档案、未按规定制作客户告知书、聘任不具备任职资格的执行董事等多个方面。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保监系统的“顶格处罚”浮现。今年2月,时任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被撤销任职资格、禁入保险业10年;恒大人寿被限制股票投资1年,董秘刘浩被禁止进入保险业5年。
2月24日,保监会发布消息称,在对前海人寿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其存在编制提供虚假材料、违规运用保险资金等违法事实,决定给予时任董事长姚振华撤销任职资格并禁止进入保险业10年的处罚。
监管“重拳”不止
为弥补监管短板、治理金融乱象,保监会在近半年间陆续出台关于公司治理、产品开发、资金运用的7个重要监管文件,逐步建立起产品监管、资金运用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协调联动的长效整治机制。
目前,各财产险公司和第三方平台陆续下架违规车险产品,部分公司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加强费用管控,费用率环比下降。农险经营规范性明显提高,承保理赔档案真实性、完整性不断提升。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明显下降,实现了结构性的“瘦身”。
尽管部分行业乱象得到遏制,但未来的监管力度并不会因此减弱,下一阶段的处罚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
杨玉山直言,对个别影响恶劣、屡犯不改的机构,采取顶格处罚。强化人员问责,特别是加大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处罚力度,推进实施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取消或市场禁入措施。
此外,建立保险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将处罚情况记入市场主体信用档案,使相关责任主体在其他领域也受到限制。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移送司法处理。
对于已部署尚未结束的自查工作,保监会将督促保险机构深入排查,及时查摆存在的问题。同时,严格按照有关专项检查工作方案部署,组织实施监管检查,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净化保险市场环境。此外,对市场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监会将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重点公司、重点业务、重点产品的跟踪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