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家居 » 房产中心 » 曝光台 >> 正文

曝光台

武汉毒土地上建起经适房
江苏消费网 (2010-12-02) 来源:现代快报
阅读:
 武汉一个能容纳2400户的经适房小区,建在了一个旧化工厂的土地上。小区未经环评先开工建设,在环评发现污染问题后进行了修复,不过依然存在风险。而这个小区从未向住户公开过风险的存在。

  未经环评先开工

  “房子都建起来了,难道能推倒?”11月23日,退休工人老严有些愤懑地说。

  这天,到“武汉黄埔人家·长江明珠经济适用房小区”(下称长江明珠小区)看房的人络绎不绝。老严来看分给他的“还建房”。

  小区物业部门介绍,小区共2400多户,主要安置武汉几大修桥、修路项目的拆迁户,另外一部分经适房,则通过摇号出售给符合条件的市民。目前房屋已全部售罄。

  老严也是安置户之一。他很熟悉这片土地,这是武汉长江化工厂的旧址,他曾是厂里的退休工人。他介绍,小区全部坐落在原长江化工厂厂址范围内。

  2009年11月3日,武汉市环保局“武环管〔2009〕98号文”,批复了长江明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指出:“鉴于该选址土壤受武汉长江化工厂污染严重,市规划、国土房产局等相关部门在未征求我局意见的情况下,已对该项目作出了审批意见,项目也未经环评已违规开工建设且部分住宅已建成,土壤无法全面调查、监测并修复达到有关标准要求,项目选址满足不了环保要求。”

  调查显示,长江明珠小区2008年7月即开工建设。到2008年10月才委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评价研究所进行环评。事实上,此时小区已大部分建成。

  2009年3月,环评报告书完成编制,认为项目场地存在金属锑污染和局部有机物污染。资料显示,锑会刺激眼、鼻、喉咙及皮肤,持续接触可破坏心脏及肝脏功能,吸入高含量锑会导致中毒。

  2009年11月,武汉市环保局做出批复。此时小区已基本建成。

  风险未被公布

  武汉市环保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李琳介绍,这类存在污染风险的土地作为开发居住利用时,应提醒居民做出相应防范。但该小区公开的宣传材料、销售材料中,均无此内容。只有在项目环评报告书简本上,有简单的背景介绍。环评报告书显示,场区生产的主要产品分为氟化工产品(长江化工厂)和电镀添加剂(承租企业)两大类。其中氟化工产品包括:氟利昂、氟硼酸铅、氟硼酸亚锡、氟乙酸甲酯、塑料王、四氢噻唑硫酮等。电镀添加剂包括:光亮镀铜添加剂;无氰镀锌添加剂;聚酞酸酯;聚二硫丙基磺酸钠等。

  检索专业文献和相关报道可发现,除氟利昂被认为性质稳定基本无毒外,其余都具有毒性或剧毒。

  11月24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导、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骆永明介绍,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容易被忽视。土壤污染物的吸收与释放过程漫长,一旦土壤“中毒”,其毒性释放可达几十年到上百年。他说,国外已有在重污染区域开发商品房后居民莫名得怪病的报道。

  骆永明介绍,在有风险的土壤上开发居住区,土壤中污染物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如:苯、甲醛等可挥发性的污染物。此外,小孩子在地上打滚或玩土时,土壤中不易降解的慢性有毒污染物也可能被“吃”进肚里。

  以膜隔离污染土地

  11月23日,江岸区房地产公司长江明珠项目负责人张明称,根据武汉市环保局要求,该公司对小区土壤进行了修复。

  张明称,他们按设计方案,今年4月开工,把原场地的土壤平整后,铺上了一层土工膜,然后从外面运来安全的土壤,覆在膜上,再在安全土壤上面进行绿化种植。“我们花了600多万,原来有污染的土都被隔绝起来了。”

  二次污染的风险

  武汉市环保系统一知情人士说,该小区客土覆盖平均不到1米,种的树长大后,树根可能扎穿塑料膜向深土层延伸,被“隔离”的有害物质会通过树木迁移到地面。

  他介绍,该项目采用的覆盖防渗土壤修复方法,是成本最低的一种,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

  他说,用作隔离层的塑料膜可能被侵蚀,土壤中有毒物质会透过塑料膜,迁移到地面。

  环保系统知情人士分析,江岸区房地产公司之所以会“铤而走险”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明知土壤有危险且处理成本巨大,刻意规避责任,以减少治理成本。此外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轻视了在化工厂旧地上建经适房的环境风险和它的社会敏感性。

  全国性难题

  “这是一个全国性难题。”博导骆永明介绍,有的地方农药厂刚搬走,土壤还来不及修复,就被开发楼房卖掉了。骆永明说,早期化工厂生产方式粗犷,遗留下来的土地多数存在不同程度污染。而各地开发这类土地时,缺乏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工作。

  据介绍,这类工业污染场地、垃圾填埋场地等“毒地”,国际通用说法为棕地。要彻底治理,往往技术上存在困难且费用高昂。而不治理就开发,则可能严重危害居民健康。

  骆永明介绍,我国还没有土壤污染防治法,亟须国家层面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管理法规出台。综合

编辑:胡婕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