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开通的“对治理房产行业中‘潜规则’您有何高招”热线引起市民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很多银行从业人员表示,由于对“假按揭”是否构成犯罪法律界定不清,让很多开发商钻了空子。
民事诉讼让“假按揭”愈演愈烈
在西安市一家银行工作的顾先生表示:“假按揭是开发商一房两卖的根源。在绝大部分‘假按揭’中,银行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他介绍,2000年前后,银行放贷冲动强烈,一些楼盘刚拿到预售许可证,各家银行就纷纷去“抢单”放贷,“假按揭”就粉墨登场了。
顾先生说,住房预售制度使得办理按揭与办理房产证之间有一个时间差,为“假按揭”提供了方便。开发商只需弄一些身份证,由持有人在办理按揭贷款的格式合同上签字,银行即向开发商放款。而到真正的购房人购房时,开发商到交易管理部门撤销假买主的预售登记,银行按揭贷款顺利由下家接茬,办理房产证直接填写下家名字,不发生交易税费。因为对“假按揭”是否构成犯罪在法律上界定不清,涉及“假按揭”时,银行一般走民事诉讼,这让“假按揭”愈演愈烈。
假按揭让业主欲哭无泪
在西安安东街居住的胡先生说,他们所居住的项目是2002年交的房,但房产证一直没办下来。去年6月,银行过来要收他们十几户的房,原来房屋被开发商以假按揭的形式抵押给了银行。现在开发商承认是一房两卖,但又说资金困难,业主们要想继续住房,就需要归还开发商所欠银行的按揭款。
专家呼吁应该加强监管机制
昨日下午,在银行系统从业20多年的姜先生呼吁,银监会、建委以及司法部门应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和房地产项目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杜绝“假按揭”。他建议,司法部门完善法律条款,房地产主管部门完善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公示管理,金融机构加强自律、完善贷款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