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卫生 » 医卫快讯 >> 正文

医卫快讯

人民日报:公立医院应该主动转变模式了
江苏消费网 (2018-04-16)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

  导读:我国很多公立医院的“硬件”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主要差距体现在“软件”上,即服务质量跟不上。

  衡量一家医院的医疗水平高低,不仅要看技术指标,更要看人文指数。医院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变化,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最近,一位从某三甲医院辞职的医生坦言,他经常替别的大夫做手术,术前都不知道病人是谁,不知道长什么样子,看一看病历就开始做。手术之后,他也没见过病人。当再次与那些患者在医院相遇,他根本不记得是谁。

  主刀医生不认识患者,患者也不认识主刀医生,医患之间如此陌生,的确令人无语。当一个人躺在手术台上,却不知道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谁,内心是何等的惶恐不安。

  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患关系却越来越疏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粗放的医疗发展模式是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一些公立医院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医院越建越大,病床越来越多,但医生的数量却严重不足,与床位数不相匹配,导致服务质量难以同步提升。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医院将病床周转率、平均住院日等作为考核指标,层层分解给科室和医生。

  这就意味着,医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可能收治更多的病人。手术本应是精益求精,如今却是多多益善。于是,医生只能不断增加手术数量,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从一天一两台手术增加到七八台。就像餐馆“翻台”一样,难免会“萝卜快了不洗泥”。在这样的手术流水线上,医生疲惫不堪,连坐下来喝杯咖啡的时间都没有,医患沟通也就成了一种“奢侈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医院发展也应由追求床位增长转向提升服务品质。当前,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医疗供给之间的矛盾,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矛盾。老百姓不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

  我国很多公立医院的“硬件”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主要差距体现在“软件”上,即服务质量跟不上。而衡量一家医院的医疗水平高低,不仅要看技术指标,更要看人文指数。因此,公立医院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变化,通过医疗供给侧改革,促进医疗发展模式的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医学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活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尤其是公立医院,必须坚持公益性的基本定位。

  但是,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轨道,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目前,由于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很多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通过增加病人数量获得效益,从而导致服务质量“缩水”。如果不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医学将走向错误的道路,不仅影响医疗质量安全,而且加剧医患关系紧张。

  医学是关于人的科学,不是一门纯技术。医生不能只关注病,更要关注人,尤其是关注病人的舒适度和体验感,让病人身有所寄、心有所归。

  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华益慰生前曾有一个习惯:手术前,他都是提前来到手术室,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然后就站在门口等候病人,让患者在麻醉前看到医生的面容;手术中,他总要亲自开腹、关腹,直到缝好最后一针;手术后,他从不急于换下手术衣离去,而是观察病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病人醒来后,他总是及时来到病人床边,询问病人感觉,交代注意事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他做了一辈子,习惯成自然。一名医生,只有从内心里尊重病人,才能对病人如此真诚周到。

  让病人看见医生的脸,传递的是医学的温度,体现的是医者的慈悲。医生的笑脸,如同雾霾中的阳光,足以驱散患者心中的愁苦,让医患关系更加亲密。

编辑:元木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