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备受关注的药师质疑“神药”匹多莫德事件有了新的进展。前和睦家药师冀连梅认为,目前缺乏高质量可靠临床研究证实该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滥用的情况。国家食药总局3月9日发布公告,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决定对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进行修订,缩小了适应症范围,并明确指出3岁以下儿童禁用。
去年12月18日,一篇题为《一年狂卖40亿的匹多莫德,请放过中国儿童!》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悉,这种进口药在国外医学临床试验尚处于小白鼠阶段,疗效尚不明确,但在我国摇身一变成了价格昂贵的“神药”,在各大医院儿科滥用,销售额预计达到4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3月,匹多莫德在巴基斯坦申请上市,当地专家组发表意见称:尽管此药在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少数国家上市多年,但它并未被收录到任何一本标准的药理学教材,也没有被欧盟药品监管部门和美国药品监管部门批准上市,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不推荐上市使用。
数据上的悬疑或有待甄别,现实中的怪象却板上钉钉。匹多莫德之所以被称为“神药”,是因为在我国不少儿科处方中——预防感冒来一盒,发烧咳嗽来一盒,鼻炎扁桃体炎来一盒,湿疹荨麻疹来一盒……“每盒的单价从几十到上百元不等,而且一开就是一个月的量,一吃就是三个月的疗程”。我们知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指望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要么是骗人的套路,要么是天真的空想。从这个逻辑上说,儿科处方中大面积、高剂量使用某款“神药”,这本身就是悖逆常理常情的现象。
试想一下,如果没人与“神药”较真儿五六年,匹多莫德说明书会如期修订吗?又或者说,如果被药厂不断找麻烦的冀连梅妥协了,“神药”还会这么快从神坛上跌落下来吗?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前,匹多莫德说明书的修订,带来的是临床用药的严谨规矩和严肃监管,保障的是患儿的生命健康权和家长的知情选择权。
“神药”被扒皮的故事,当然不只是匹多莫德这一出。同样是网络爆料,同样是监管跟进——去年,关于莎普爱思的临床有效性与虚假广告的质疑,随后引起了食药监总局的注意。食药监总局督促莎普爱思生产企业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并于三年内将评价结果报告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此外,对它的广告内容也提出了要求。
从莎普爱思到匹多莫德,都是名噪一时的“神药”,都曾在某个领域书写着“传奇”。不过,临床上的专家学者,以求真的精神、负责的态度,合理质疑了一些夸大其词的宣传、似成惯例的行为。值得肯定的,是两个层面:一是冀连梅这样的医生,算得上是业界良心,起码在真相的天平上没有倾斜、没有失语;二是食药监管部门,对于质疑的反应速度,迅疾而严谨、专业而谦逊。“健康中国”这个宏大的战略,在人命关天的药品安全上,有了新作为、新气象。
不过,有些问题亦是不吐不快的:“神药”祛魅的程序,似乎还没有显影;真相落地,靠的还是小概率的揭秘。当下的药品领域,仍存在一些怪象:非处方药靠媒体洗脑“封神”,处方药靠利益输送“修仙”——仅仅靠“深喉”的良心发现,能把更多“神药”从神坛上揪下来吗?眼下要做的,还有两件事:一是积极回应并褒奖医药界的“深喉”,二是考虑启动临床热销药重新评估制度。尤其是在看病贵这个症结上,千万别再放任“神药”煽风点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