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有“爸妈食堂”;病了,摁下“一键通”……此外,栖霞还建立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即区“虚拟养老院”),为全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对老人身体状况进行远程监测。
栖霞的老人是幸福的,生活中享受着无微不至的照顾。目前,栖霞区60岁以上老人约有8.7万,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9.7%。近年来,该区利用现有资源,在全区城乡115个社区(村)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现在,栖霞区已建成“20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全区老年人享有“医、养、教”一体化的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平台
病了,只需按下一键通就可“SOS”
在栖霞区的西岗街道,有一个叫张信华的老人,有一次摔倒在家,挣扎着爬到门口拍门,4个小时后才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件事情发生后,该街道下决心建一个方便快捷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让老人可以随时得到应急服务。
去年12月,在栖霞区民政局的支持下,街道的“智慧养老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为首批42名独居或失能老人提供“助餐、助急、助洁、助浴、助医”和个性化定制服务。这个“智慧养老平台”由“智慧养老系统”和“一键通”两部分组成。其中,系统操作平台设置在星之缘养老服务中心,分成“养老档案”、“服务员档案”、“实时数据”、“SOS工单”、“日常关怀”和“服务评估”几大板块。老人拿着这个“一键通”,既可以和家人通话,又可以通过“SOS”一键呼叫“智慧养老平台”的专职社工,他们可以上门为居家养老的独居和失能老人,提供一小时的日常关爱服务,为他们洗衣、做饭、买菜、买药,陪他们聊天、谈心。
爸妈食堂
免费为困境老人提供营养午餐
每周一至周五,“爸妈食堂”按每份10元的标准,免费为高龄、孤寡、独居、残疾、失能等困境老人提供营养午餐。
这个食堂一推出来,就受到栖霞很多老人的欢迎。
“每天走五六分钟,就能来食堂吃上做好的饭菜,还能跟其他老人聊聊家常呢。”78岁的黄奶奶说。“这个食堂解决了我吃饭的大问题。”83岁的郑奶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现在她一个人住,饭实在不好做,烧多了,舍不得倒掉,下一顿只能吃剩菜剩饭;有时候懒得烧,就买包子、烧饼对付对付。“现在好了,每天吃的都很新鲜,还不重样。”
据了解,“爸妈食堂”是去年12月爱德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发起的社区公益项目,由淘宝、天猫卖家设置成交即捐助一定善款的“公益宝贝”所捐赠,并委托栖霞区智慧养老院统筹实施。
该项目还以助餐点为载体,专业社工服务为纽带,为社区困境老人提供助急、助医、助洁、助浴、助乐等综合居家养老服务。
虚拟养老院
为全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远程监测
在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上,栖霞还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网络智能化,组建了区虚拟养老院并完成了与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对接,初步建立了居家养老“点菜”式服务的架构,即为全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对老人身体状况进行远程监测。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区已完成全区困难老人评估工作,建立了全区困难老人数据库,正在提档升级,力争实现区域“大数据”交换共享。开展医养教一体化的栖霞养老服务模式,建成市级老年健康生活体验馆1个,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建成老年康复平台。同时,在社区全面实施了“双枫健康养老”行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医养融合率”达67%。
此外,还创设了社区老年大学、老年学堂,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让老人的生活健康、丰富多彩。
链接
9个街道都有
特色养老服务模式
除了西岗街道的“星之缘”老人服务中心的“一键通”救助平台外,栖霞区下辖的9个街道,其实每个街道都有自己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
尧化街道:“养老服务时间银行”,鼓励社会人员根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开展志愿服务,预存养老服务时间。当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可以从“志愿时间银行”中提取一定时间,得到其他志愿者的服务。
迈皋桥街道:独居老人四星级响应机制,通过电话或者上门拜访等提供关怀。
八卦洲街道:就近为老年人定期定点上门服务,对完全失能的老年人转送到本中心寄养服务。
仙林街道:面向区域内老人提供居家康复医疗养老服务。
马群街道:产学研结合,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实践探索。
龙潭街道:引入“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建设龙潭新城“三位一体”新型养老模式。
燕子矶街道:园艺治疗服务助力社区养老。
栖霞街道:打造低龄老年服务队,传递养老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