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31日讯 病床出现问题导致病人受伤了、植入性医疗器械发生问题,这些都是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30日从药监局获悉,今年以来至今全市共监测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245起,而今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重点在临床。
不良事件并非是质量问题
李阿姨长期患有关节炎,近日在某连锁药店购买了一盒风湿关节贴,回家后按照说明书指示和药店药师告知的注意事项使用了此药贴。次日早上,李阿姨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随即前往药店反映情况。药师判断此为药贴的不良事件,立刻嘱咐李阿姨停止使用该产品。下午,药店的药师又致电李阿姨询问过敏情况,被告知停用药贴后红肿现象已有所好转。又过了两天,李阿姨反馈称皮肤已完全恢复正常。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这个概念对市民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除了使用药贴过敏之外,治疗仪时皮肤灼伤、打针时针头断裂、骨折手术装的接骨板断在体内,这都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这些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产品的设计缺陷、医护人员过失、病患自身使用不当等都会引起不良事件。
鼓励临床多报告多监测
从去年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量上来看,临床一线报告的数量并不多,而事实上,临床报告对于开展这项工作具有较大意义。今年药监部门将联合卫生局、医管中心,将这一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
为何医院对这项工作不积极?因为医院医疗器械科人员工作重点在于医疗器械的采购及设备维修,一旦医疗器械出现问题就会通知厂家解决。国家药监局定期会根据收到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临床及生产、流通环节进行提示。无锡是医疗器械生产的大市,光生产厂家就有200多家,由于目前临床报告不多,要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药监部门即会对这些可疑事件进行有效分析,以给各个环节进行提示。
药监局负责人表示,医院是作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主体之一,医疗机构是大多数医疗器械的使用场所,也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主要发生地。同时,作为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临床医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行业位置,能够掌握事件发生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医务人员应该及时报告、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配合企业和相关部门的调查,确保公众用医疗器械安全。(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