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变制毒,中草药成灾区。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曝光了一批生产企业通过违法给中药饮片染色达到增重目的。目前已对12家相关企业进行调查。
追问1
染色增重成行业潜规则?
国家食药监局公告,在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和主要集散地安徽,药监部门查获一批违法生产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在为期20天的全国中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中,已初步查获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其中,8家严重违规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6家企业被收回GMP证书,并对其中12家企业立案调查。
通报介绍,这些企业中,安徽国鑫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维涛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药房股份有限公司、亳州徐重道中药饮片厂等多家企业,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进行染色、用铝盐和镁盐加重,并在药材中掺假等问题。
“中草药行业染色增重已经不足为奇,比如,红萝卜包装后充当人参,硫磺熏药等这些都可以归为是中药造假。”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南方日报记者透露,在利润的驱动下,这些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
“事实上,比起给药品染色,给药品增重更为危害健康”,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食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周超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那些材质疏松药材,有时会被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而此次铝盐和镁盐等化学品加重更加危险。
周超凡称,中药每一味药都是按克数计量的,彼此配伍也讲究平衡,无端加入这些东西,完全影响了疗效,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变成“毒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国家食药监局亦介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生产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的源头,通过染色增重、掺假的中药饮片,会对后续的中药生产、临床配方使用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系统性安全风险,是严重的、恶劣的违法行为。
鉴于上述被曝光企业生产的部分中药饮片已进入流通、使用和中成药生产环节,国家食药监局称已严令各地方局加大监督力度,严防不合格的中药饮片用于临床配方和中成药生产。
追问2
屡禁不止都是利润惹的祸?
国家食药监局对中草药管理向来严格,那么缘何此类事情屡禁不止。“都是利润惹的祸”。上述人士表示,药商为了使药品卖相更好,给药片染色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可以牟取翻倍的利润。“几年前的毒大米和硫磺熏药就是很典型的案件,这些均给公众安全带来极大的伤害。”
此外,上述人士还指出,中草药有几百味,分为植物类、矿物类等,这些中草药在炮制过程中各有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因此,国家在实际管理上也存在难度。“在此情况下,一些药商在利润的驱动下铤而走险,对药品大动手脚。”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陈其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指出,中药饮片造假问题尤其严重,主要是由药材资源紧缺、以药养医、不法中药商逐利心理严重等因素造成。
陈其广透露,部分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对药渣采取啤酒浸泡法,或是熏蒸,“伪装”处理成原装药材,重新拿到市场上出售,以期增加盈利。“以药养医也是催生假药频出的原因之一。中药饮片本身盈利空间不大,很难捞到回扣,药材生产商、售卖商便采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中药饮片低价卖给医生,给医生提供赚取高额回扣的空间。”
此外,游资一直是中草药的栖息地。“中草药属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再加上药材产地单一、收获季节集中,因此炒家不用耗费太多的资金就能控制单一药材的价格,这就导致一些游资进入中草药领域,囤积药材,低进高出。”中国中药协会相关负责人称。
但近年来,国家对中草药加强了管理,加上天气灾害等原因,中草药的产量和利润空间均被压缩,这也令游资和商家成为制假造假的联合推手。
有评论员文章指出,对此类行为今后应建立严惩机制,一经查出,严格执法。
除严格惩罚机制外,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从药材供货渠道方面严格把控也成为目前一些大企业努力的方向。根据国家食药监局认证公告,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国获得GMP认证资格的中药饮片企业数量达到了1032家。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刘晓静
■本埠报道
广东药材基本自给自足
问题药流入广东可能性不大
南方日报讯 (记者/赵兵辉)染色、加重、掺假……国家食药监局的一纸公告在将中药材市场乱象大白于天下的同时,也将安徽亳州涉事的12家中药饮片企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公告提到的“涉事企业生产的部分中药饮片已进入流通、使用和中成药生产环节”,则让市场顿显紧张之势。
据了解,亳州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拥有着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是历史上有名的药材种植地和交易市场,总产量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在众多行业人士眼里,亳州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国中药市场的神经。
“在此次事件中,广东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医药行业分析师谭权胜对记者表示,广东使用中药材的历史比较悠久,拥有清平和普宁两大专业中药材市场,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而且广东的中药企业大部分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不会做出掺假这么恶劣的行为。
据谭权胜介绍,由于准入门槛相对比较低,导致国内的中药饮片厂众多,且规模都不大。而此次被药监部门立案侦查的12家企业就是这类典型。据了解,目前,从亳州进货的大都是江浙沪一带的中药商。
广东严打中药材造假
20多家企业被收回GMP证书
南方日报讯 (记者/赵兵辉)“虽然安徽亳州的问题药材流入广东的可能性很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广东的中药材市场就没有问题。”据一位要求匿名的广州中药商向记者透露,在清平、普宁这两大中药材市场,以次充好的现象都很严重。“有一段时间虫草炒得很热,市场上虫草要么是加了铁砂的,要么是放了填充剂的,有的干脆是假的。”
据透露,材质疏松的药材,通常会被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如黄连、猪苓、白术、草豆寇、百部、黄芩、白鲜皮、升麻、木香、威灵仙、射干、丹参、苍术、小通草、紫河车、砂仁等用硫酸盐浸泡后干燥以达到加重目的,砂仁用食盐水浸泡后加重,小通草、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等。
“要辨别真假中药材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造假行为之所以会有生存空间,主要是药厂的采购人员‘唯便宜是取’。”上述广州中药商表示,由于中药产品的招标价被压得很低,而部分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上看到便宜的中药材就要。
记者在广东省食药监局官网看到,日前广东省药监局已向各地级市药监部门下发了《关于规范中药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公开资料显示,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8月底,全省已有20多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因为违规而被广东食药监局收回了GM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