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7月,人社部就发文要求在去年底前将所有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居民医保。我省随后出台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参保期限,同时规定参保后的大学生住院、看门诊大病,可享受当地居民医保的报销待遇,而看门诊小病,则沿用原来的准公费医疗标准。到去年底,全省其他12个省辖市的大学生都已经参保,唯有南京的进展“慢吞吞”。
其实,南京市去年底也出台了实施细则,明确在宁73万大学生将全部纳入医保范畴,并规定每位大学生每年缴费标准为100元,原则上由大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有条件的高校可给予适当补助。但到目前为止,南京市只有大约10所高校为学生办理了参保手续,仅占在宁高校数的不到1/5,绝大多数高校仍未参保。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保界人士表示,南京大学生医保推进缓慢关键还是“利”字作怪。大学生参保需要高校支持。南京是部省属院校的集中地,很多高校都不在地方政府管辖范围。由于此前很多高校都已经选择参加商业保险,一旦大学生被纳入社会医保体系,此前商业保险公司给高校的一些“好处”可能就没有了,因而一些高校对推行大学生医保并不热衷,能拖则拖。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对医保政策不理解,认为自己年轻,得大病几率低,没必要参保,也使得以自愿参保为原则的大学生医保政策在南京推进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