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因社会家庭结构、就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托管儿童”的群体正不断扩大。一些父母长期把孩子托给老人或保姆照顾,很少与孩子交流,“爸爸妈妈,多和我说说话”――发自孩子心底的呼喊让人心疼。专家也发现,“托管儿童”在心理、性格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托管儿童三种类型:依附、自主、怯懦
“托管儿童的概念比较宽泛,情形也有很多种。总的来说就是家长忙于生计或有其他原因,长期把孩子托给老人照顾或雇佣他人照看,长期缺乏亲子交流。”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傅淳分析,“托管儿童”的家庭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孩子与父母住在一起,但父母总是忙于工作。孩子起床上学的时候父母已经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父母还没回来,孩子常常见不到父母;二是孩子与父母异地而居,家长在外打工,彻底把孩子托付给别人,过年过节才偶尔回来看看孩子。在这两种情形下,家长都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
青少年素质教育专家余允珠认为,“托管儿童”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依附型――老人溺爱、保姆不敢管教,孩子容易任性、骄纵;从小接受着过度的关心,喝水有人递到面前,出门有人帮着穿鞋,导致他们独立性、自主性差。如小健的父母忙于工作,就把孩子交给了农村来的奶奶照看,如今,4岁多的小健性格让人头疼:做事拖拉、性格黏糊、爱黏人;不讲卫生,喜欢乱爬乱滚;在家很任性,出门却异常内向,成了典型的“窝里横”。
自主型――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大人”,父母的远离反而给了这些孩子锻炼的机会,他们会自己做饭、洗衣,很懂事,遇到问题坚强冷静,但也有的容易早熟。小学三年级的元元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父母忙于服装店的生意,她从小就由奶奶照看。孩子平时很乖巧,说话也很讨人欢心,学校老师在喜欢之余不免担心:“这个孩子太爱讨好人了,说话有时到了肉麻的地步。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很纯真,不该这么世故。”
怯懦型――这类孩子习惯了凡事听父母等人的安排,自己没有主见。他们平时容易被别的孩子欺负,但因为情感需求旺盛,也最容易被人利用。余允珠举例说:“我遇到过一个极端的例子:这个孩子以前总被同学欺负,一次几个孩子帮助了他,他就觉得他们比亲人对自己还好,于是跟着他们一起参加了砍刀队,后来被判了刑。这个例子虽然极端,但也能说明一定问题。”
老师学校意见大 “托管儿童”心理易出问题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学校和老师对“托管儿童”的反映强烈,一些老师意见比较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认为“托管儿童”的家长懒得管孩子,却把责任全都推给了学校和老师,个别家长甚至连家长会也出钱请他人代开。这些老师心里“有气”,对孩子自然也难以和颜悦色。二是觉得“托管儿童”比一般的学生难管、难教,从而产生了歧视,把他们分门别类“特殊”对待。三是有的老师长期见不到家长,关于孩子的问题也无法跟家长沟通。只要孩子一淘气就让他“叫家长”,试图用这种方式逼家长来。工作很忙但却被迫来到学校、又受了老师气的家长,回家后常常因为气愤打骂孩子。最后孩子成了夹心饼干,两面受气。
一位教育专家举例说:曾经有位父亲领着孩子来咨询,说孩子有自闭倾向。原来,孩子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一次孩子因上课讲话被老师要求喊家长,结果家长太忙没去,从此老师就再没给过孩子好脸色,甚至让班上的同学不要理他。孩子感到自己在学校不受欢迎,成绩直线下降。回家家长又因他成绩不好一味打骂,却从未帮助孩子分析过原因。时间一长,孩子产生了悲观心理,觉得自己到哪里都让人讨厌,因此越来越不愿跟人讲话。
一些孩子因为父母的冷落,不满到极点发出了抗争的声音。平时总由奶奶陪伴的媛媛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希望父母能带她去公园、动物园。结果父母却总在周末带她去朋友家打麻将,每次都让媛媛失望。一天打麻将时媛媛和父母说话,说了很多遍都没人搭理她,孩子委屈地哭了:“你们光顾着打麻将!都没有人理我!爸爸妈妈,多和我说说话,就那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