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卫生 » 医卫快讯 >> 正文

医卫快讯

名医魏睦新:脉管炎的中药熏蒸治疗法
江苏消费网 (2009-11-06)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魏睦新,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南京医科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江苏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自然医学会青年研究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中医内科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物。

擅长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怔,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功能性胃病,慢性便秘,肝胆病和免疫异常疾病的诊疗。精通古典文献,熟知中医发病原理,效法近代名医,贴近现代疾病。追踪国外最新研究动态(每年出国1~2个月,从事合作研究和知识充电),重视人文修养,善解病人疾苦。

十余年来,每年都应邀至日本名古屋大学、鹿儿岛大学、生理学研究所、HIPEP研究所(前岛津综合生命科学研究所)等著名研究机构从事中医药相关的前沿国际合作研究,所研究课题成果多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脉管炎的中药熏蒸治疗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以周围血管炎症和闭塞为特点的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尤以下肢为甚。绝大多数患者为青壮年男性吸烟者。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吸烟: 综合国内外资料,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吸烟者占6095%。临床观察发现,戒烟能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病情缓解,再度吸烟又可使病情恶化。

(二)寒冷、潮湿、外伤: 我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以比较寒冷的北方为高

(三)感染、营养不良: 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反复的霉菌感染史。许多国家的学者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的人群中多见。大多数患者的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尤其是必需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缺乏可能与本病有关。

(四)激素紊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8090%),而且都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人认为,前列腺功能紊乱或前列腺液丢失过多,可使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前列腺素减少,并有可能使周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本病。

(五)遗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15%有家族史。

(六)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植物神经系统对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的调节功能紊乱,可使血管容易处于痉挛状态。长期血管痉挛可使管壁受损、肥厚,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闭塞。

(七)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近: 10余年,自身免疫因素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表现

(一)疼痛: 疼痛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病变早期,由于血管痉挛,血管壁和周围组织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使患肢(趾、指)出现疼痛、针刺、烧灼、麻木等异常感觉。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肢体动脉狭窄逐渐加重,即出现缺血性疼痛。轻者行走一段路程以后,患肢足部或小腿胀痛,休息片刻疼痛即能缓解,再次行走后疼痛又会出现,这种现象称为间歇性跛行。患肢抬高疼痛加重,下垂后则略有缓解。患者常屈膝抱足而坐,或将患肢下垂于床旁,以减轻患肢疼痛,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典型体位。一旦患肢发生溃疡、坏疽、继发感染,疼痛更为剧烈。

(二)发凉,皮温降低患肢发凉、怕冷,对外界寒冷敏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见的早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发凉的程度加重,并可出现动脉闭塞远端的肢体皮肤温度降低。

(三)皮肤色泽改变患肢缺血常使皮肤颜色呈苍白色,肢体抬高后更为明显。

(四)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40~50%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发作时,肢体浅表静脉呈红色条索、结节状,伴有轻度疼痛和压痛。2~3周后,红肿疼痛消退,但往往留有色素沉着。

(五)肢体营养障碍患肢缺血可引起肢体营养障碍,常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皱裂;汗毛脱落、出汗减少;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肌肉萎缩、肢体变细。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坏疽。溃疡、坏疽

(六)肢体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根据病变累及的动脉不同,可出现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或尺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脉管炎的治疗,中医中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称脉管炎为脱疽,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痈疽篇中已有记载。中医对脉管炎的发病原因认识较复杂,一般认为与受寒冻过剩,外伤后引起血管、神经损伤;忧思或房劳过度,可使心、肝、肾、脾的功能失调,而导致经络、气血功能紊乱而发病。
    传统中医把脉管炎分虚寒型、湿热型、淤滞型和热毒型。

虚寒型初见下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同时伴有疲乏感,局部胀紧压迫感或足底垫物感有间歇性跛行,行走时因小腿沉困、憋胀,距离越来越短,治疗宜温经散寒,益气活血、化淤通络。
  湿热型表现为患肢怕冷、疼痛,常为游走性。行走时下肢酸困、憋胀、沉重乏力;下肢常出现肿块或结节,红肿热痛;患肢有时浮肿。治疗宜先清热凉血,继而化淤、散结、利湿。淤滞型表现为患肢怕冷,触之冰凉,疼痛呈持续性,皮肤紫红、暗红或青紫色,脚端皮肤有淤点。治疗宜温经通络,活血化淤。
  热毒型表现为患肢疼痛,白天轻夜间重,肢体局部红肿,大便干。治疗宜清热解毒化淤通络。此类型大多指趾骨肌肉坏死,疼痛难忍,创面及易感染,此时寒热湿细菌毒素等侵犯脉络,末梢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此时不宜单纯使用脉通、维脑路通等扩张血管药,宜中西医结合用中药清热解毒,配合抗生素促使炎症消退,再给以活血化淤的药物治疗。此时最好住院治疗。

虚寒型多为疾病的早中期阶段, 持续时间较长, 这一阶段,许多病理改变, 要抓紧这一阶段积极治疗。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运用中药熏蒸治疗,对该阶段的治疗有特殊的疗效。 因为中药熏蒸治疗结合了药物的作用和热效应, 对这类病变部位相对表浅, 以寒为主的效果特别好。 可以终止或逆转疾病的发展。

 

脉管炎的预防:

寒冷季节宜注意身体保暖,尤其四肢。饮食、起居、房事有节,少吃或不吃黏性食物,如年黍米面、年糕、芝麻糖之类。不抽烟、不饮酒,心情舒畅,以饱满的激情、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学习、工作。发现初期症患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断,并积极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自我按摩和医疗体操对于防治也有好处:

医疗体操:这是针对患肢的专门性锻炼。患者取平卧位,先将患侧下肢抬高70°左右,持续1~3分钟,并做踝关节背伸和趾屈动作10~30次;患肢平放床上休息30~60秒,将患肢下垂于床沿1~3分钟,做踝关节有节奏的背伸和趾屈动作10~30次,再平放床上休息。如此反复3~5遍或多遍。要结合自然、均匀的腹式呼吸,每日2~3次。

自我按摩:先取仰卧位,两手按住腹部,向下压紧时呼气,放松时吸气,重复20~30次。随后用两手拇指按压两侧大腿近腹股沟部的股动脉搏动处,用力压紧1分钟左右,然后突然放松,似有一股暖流向下一冲的感觉,稍停再按,反复3~5次。最后坐起,用两手揉、捏、抚摸患肢,由远端到近端,反复3~5遍。

 

编辑:小鱼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