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用了多少耗材?用了什么医疗器械?术后患者能看到的只有医生的手术记录和医院的收费清单。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使用准则,也没有相关主管部门对医生使用高价耗材进行监管。
多位患者因在术后认为医院作弊,少用耗材多收费,或使用的心脏起搏器、心脏瓣膜等以次充好,高收费用,向本报投诉,要求医院给患者消费知情权。
■案例
手术耗材收费不透明
装的心脏起搏器是不是原装美国货
提起自己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经历,家住黄河厂一家属区的常女士发誓要与给自己做手术的某医院抗争到底。常女士出具的证据显示,2002年5月,她在西安市东郊某医院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当时院方说给她安装的是美国生产的PJD675523S型起搏器,收费49280元。出院时,院方提供的起搏器的身份证明显示产品来自美国。
2007年3月16日,再次手术取出安装了5年之久的心脏起搏器之后,发现上面有“CH”标记,这枚心脏起搏器与当年提供的起搏器身份证和保修卡均不相符。根据该产品编号,应是荷兰造,常女士认为,院方在手术过程中更换了器械,给自己装的不是美国原装货。时至今日,这场医患纠纷还没有解决。
手术记录是国产瓣膜收费却按进口算
2009年2月5日,乾县大王镇66岁患者马文斌在西安南郊一医院做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手术记录中医生写道:“分别植入25号国产单叶机械瓣膜。”
在收费清单中,马先生的儿子发现“人工瓣膜(二尖瓣)单价13750元”,这让他纳闷不已,该院有两种瓣膜,国产二尖瓣膜只有3000多元,进口的13750元。
经过与医院多次交涉,医院书面告知,医生的手术记录出现失误,安装的是进口瓣膜,并表示,如果患者家属认为有误,可以通过B超检查出该瓣膜到底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潜规则
手术用材记录全凭“医德”
医疗用剂半支按一支收费
西安某三甲医院的眼科主治医生晓琳(化名)透露,一般情况下,手术费里包括麻醉剂、输液器等费用。“公办的正规医院的手术制度和管理还是比较放心的”,晓琳说,比如每次做眼部手术之前,使用药品剂量的多少,一般也由手术护士记录,并输进电脑中保留。
晓琳说,在医疗用剂的使用上,各大医院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即使用不足一支的按足支计费,这在医疗界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比如眼科手术用到的粘弹剂,每支100多元,多数情况下,做一次眼科手术,患者连一支也用不了,但术后一般都按1.5支计费,也就是200多元,剩余的和多出的粘弹剂到底去了哪里,晓琳说她也不清楚。同理,麻醉剂也按足量计费,“前一个病人没用完的麻醉剂,就可以给下一个病人用,但都按足量计费,到底用多少麻醉剂,病人根本不知道……”
晓琳说,时间久了,对这种情况医生已见怪不怪,“感觉挺正常的”。
一些科室低价出售用剩的耗材
对于手术过程中各种用材的管理问题,记者采访了西安市内多家医院了解到,医院除了医生的手术记录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的证据可以给患者一个“明明白白的消费”。
几位外科医生私下说,一些医院虽然对各种手术有一个标准价格,像剖腹产手术6000元,但这里边也是“猫腻”不少,“更不要说其他的手术了。”现在手术中的用材,几乎全靠医生的医德,“手术中用了多少麻醉剂、纱布等耗材,有个别没有医德的医生看都不看所用材料,随手填写手术记录。尤其一些有医保或报销标准比较高的患者,这些费用就更是‘用量惊人’,有时一个手术用材,两个手术都用不完”。而且用剩的药品、耗材等,一些科室居然低价出售,所得收入成了一些科室成员的奖金或进了科室的小金库。“记录相当混乱,反正患者能看到的只有收费清单和医生的手术记录。”
■患者疑虑
用没用,用了多少消费者都不知道
2007年6月和7月,长安区子午镇的患者卢长海分两次在西安南郊一医院做了心脏支架安装手术,两次住院收费清单上记录使用了4个支架,共计45750元。然而,去年12月23日,卢长海又因同样症状住进了该院,医生白某做了检查,检查报告单却显示卢长海只安装了2个支架。
卢长海拿出当时的出院记录一对比,又傻眼了,原来出院记录上医生给出的结果是“支架3枚”,到底手术中安装几个支架?卢长海怀疑在前两次手术时,自己多掏了2个支架的钱。
昨日,该院调出了当日卢长海手术的录像,发现卢长海手术过程中,的确安装了4个支架,之前的检查报告单之所以显示2个支架,是因为医生工作不严谨。“耗材在手术中用没用,用了多少,消费者都不知道。”一位曾做过心脏搭桥术的患者对自己2008年的手术费用,至今都心存疑虑。记者调查,目前许多医院手术室没有监控及录像设施,患者的手术消费,的确如其所述,全凭医生的记录为证。
■建议
手术过程应有录像证据
手术过程应透明化管理
一位姓郭的医生认为,医疗机构在推行“查对制度”的同时,应该对医疗机构手术强制推行透明化管理,如安装监控设施,医院的负责人、患者的家属,都可以看到整个手术过程,还可以监督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如实记录。
陕西众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小东认为,患者有权知道手术中消费的各种用材的数量、价格,甚至生产厂家。根据《消法》,医院仅凭手术记录及收费清单来收费,显然剥夺了患者的消费知情权。他认为,医疗机构手术过程应该透明,有手术记录,有录像证据。
手术费“打包”不单收材料费
事实上,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医生在手术中到底该用多少耗材也没有统一标准。不过在这些国家,病人参加了商业或者社会医疗保险,手术基本由保险公司“买单”,为了杜绝医院或医生“乱花钱”,保险公司都会雇请具备医学知识的专业人士对医院的手术成本进行监管。
针对手术耗材过度使用增加患者负担的问题,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对此进行了规范。例如,宁波规定,对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材料实行打包收费,并入手术费价格。例如过去一个阑尾炎手术费用是150元,再加上各种材料费等一共是450元左右,而现在实行的是打包收费,一次性费用460元,耗材费不再逐项收取。其次,规定使用200元以上的材料,必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并将所用材料的条形码贴在相关收费记录单上,便于监督检查。本报记者 芮潇潇 耿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