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足不出户,只需要在家中通过电脑上的摄像头,就可以享受到知各医生的远程康复诊疗。即使家中没有电脑,也只需向社区康复指导员提出需求,电话领约专家或医生,指导员就会带上电脑上门服务。昨天,一场“以需求为导向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模式”论坛会在南京市白下区召开。该区残联历时三年,从“残疾人的需求”出发,运用现代化网络系统开发的“残疾人远程服务模式”昨天正式投入使用。记者了解到,中国目前仅有香港使用该模式,在内地尚属首例。
专家患者视频“零距离”
以前,政府对待残疾人总是一味“给予”,却很少考虑到残疾人自身的需求和想法。为了增强帮扶后残疾人的“幸福感”,白下区自主研发了一套“以需求为导向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模式”。上午,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张宇在蓝旗新村社区现场对大家演示了这套系统。在登陆“白下残联”网站后,屏幕上出现了“残疾人远程服务系统”。系统中含有视频,即时聊天等多项功能。
张宇现场连线了正在家中的残疾市民顾卫。“你好,顾卫,我们已经根据你的要求,预约了专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了。”大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了顾卫和专家对话的视频,可以清晰地看出顾卫的上肢已被截肢。专家通过视频指导顾卫。“请把上肢曲动一下看看。”“截肢已经多少年了?”……顾卫根据专家的提示一一照做。专家现场建议顾卫进行康复治疗,“双手不平衡后,可能会引发脊椎倾斜。”顾卫应该考虑安装假肢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顾卫的情况,专家要求顾卫留下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我们会上门再帮你认真检查一下,根据你的需求,帮你制定下一步的康复计划。”
一专家“同时对话”八病人
就这样,一个康复评判的过程十分钟左右就结束了,专家也记录下顾卫的咨询信息,以作下次参考。而在以前,残疾人即使行动不方便,也得自己去医院挂号接受康复指导。这个“以需求为导向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模式”更好地解决了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减少了残疾人奔波之苦。
张宇告诉记者,该系统可同时支持多路视频同步会话,残疾人家庭、社区康复站、街道指导站、省、市、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以同时在线,一名专家最多可与8位残疾人“同时对话”,即使专家不在国内,这种交流也不会被隔断。
专职指导员可“上门服务”
而且系统后方是强大的康复“诊疗团”,如遇上特殊情况,社区康复中心可与各类机构多学科专家实现实时互动,充分利用了社会多方资源。
去年底至今,白下区已在150多户残疾人家庭中安装了康复设施,从上门测量、设计安装,到定期指导残疾人使用,均由政府“埋单”。即使残疾人家中没有电脑,也毫无关系。残疾市民只需要向社区专职指导员提出需求,电话预约专家和医生,专职指导员带着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就能使残疾人足不出户得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