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讯(记者 孟刚)为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向全国各地发布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的通知,并开展了“五毛食品”市场整治工作。
记者了解到,“五毛食品”即单价为“五毛”左右的调味面制品(俗称“辣条”)、豆制品、肉制品等小食品。特别是“五毛食品”中的辣条,由于价格低廉、口感辛辣刺激,一直颇受儿童、青少年青睐。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辣条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频频登上抽检黑榜。如今,拥有500多亿元产值的行业正面临无国家标准可执行的尴尬局面。
品牌众多良莠不齐
调味面制品俗称“辣条”,作为方便休闲食品的后起之秀,起源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清朝著名贡品——平江酱干,它是集鲜、嫩、咸、辣、甜五香于一体的平江传统名吃。作为工业化食品,现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新兴的休闲食品门类。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随着调味面制品(辣条)行业的发展,规范化、规模化效应的体现,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国调味面制品生产企业从几千家递减至580家,市场销售额达510亿元。行业规模企业目前达40家,卫龙、佳龙、君仔、麦动、琼宇、钟阿龙、笑笑、周小玲、津津友味等辣条品牌正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
辣条行业在创造产值的同时,安全问题也屡遭曝光。今年1月10日,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河南省食药监局)发布食品抽检信息,其中3批次调味面制品抽检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超标。
记者了解到,从近几年的市场抽查情况来看,辣条行业的总体质量不容乐观。梳理2015年至2017年中旬的抽检信息,全国有15个省份共计131家辣条生产企业的195批次辣条上了食药监部门的“黑名单”。在通报的180起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是主要原因;其中菌落总数超标占68起,甜蜜素超标占30起。而辣条制作生产的低门槛,也使得小作坊盛行。在131家企业中,仅49家拥有注册商标,占比为37.4%。因此,外包装标识内容缺失或不全,也是辣条行业的一大问题。
辣条多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消费对象,如果这一产业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果堪忧。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厉查处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两超一非”(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五毛食品”的“黑窝点”“黑作坊”;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辣条称谓和地方标准混乱
多位专家告诉记者,辣条产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在辣条的生产等方面尚缺失统一的国家标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认为,调味面制品(辣条)行业的主要问题是:体量增大但支撑体系脆弱,行业存在消费者认知及标准建设两大风险。
来自郑州市平江商会的数据显示,2000年河南的辣条企业达到4000家,其中许多企业是家庭作坊式生产。
在2007年之前,辣条行业没有地方标准,更谈不上国家标准。为了规范市场,2007年之后,全国各省根据各自地域的情况,陆续发布了不同的地方标准。
如2007年,河南省食药监局(原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河南省标准起草单位和有关专家,共同制定了河南省辣条行业的地方标准,即《调味面制食品》(DB41/T515-2007);2009年,湖南省修订出台了《湘味熟食挤压面粉熟食》(DB43/160.8-2009),2012年又更名为《湘式挤压糕点》;2017年,重庆市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调味面制品》(DBS50/028-2017)从当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然而,伴随着辣条行业的迅速发展及便捷的跨省渠道流通,这样各自为政的局面,给辣条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惑,甚至出现了地方标准相互“打架”的情况。例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没有对辣条在生产中的添加剂给出明确的定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按照安徽、宁夏的地方标准,辣条不得添加甜蜜素;而按照湖南、河南的地方标准,辣条是允许限量添加甜蜜素的。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曹雁平教授表示,目前辣条行业还存在“调味面制品”和“挤压糕点”两种称谓,而且湖南、河南的地方标准亦不同。河南省针对辣条行业的名称为“调味面制品”,湖南省则称为“湘式挤压糕点”,名称相异。另外,添加剂使用的种类以及用量都有所差别,这不仅仅导致了各地企业发展的困难,同时也因没有统一标准,从而地方监管困难,行业得不到认可,统一管理没有依据。
期待国家标准出台
为了更好地规范行业发展,促进辣条行业发展壮大,调味面制品(辣条)国家标准成为众望所归。
2015年5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出台的《关于严格加强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的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根据调味面制品的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决定将辣条纳入“方便食品”实施许可,作为单独单元,生产许可证内容为“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相关规定的出台,既明确了辣条的身份,使行业发展有了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推动了调味面制品行业健康转型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产品生产许可证分类的变更,调味面制品不再作为糕点,而是作为方便食品进行管理,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也必须由原来的遵照糕点的适用范围,变更为遵照方便食品的适用范围,因此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大幅减少。特别是其中的甜蜜素和脱氢乙酸钠这两个食品添加剂,按原有糕点分类下可以使用,而在新的方便食品类别下,需要重新申请。
在明确了辣条的属性和分类之后,目前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已经在制定中。曹雁平介绍说,如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已经于2016年提出调味面制品行业国家标准立项,并由河南省口岸食品检验检测所牵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参与。该国标主要是针对调味面制品的微生物指标、污染物限量、酸价等指标进行明确规定,是强制性的安全标准。同时,归口工信部的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也在同步进行中。该行标主要针对调味面制品中的油、盐及水分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是推荐性的质量标准。
截至发稿时,记者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获悉,辣条国标已经在征求意见阶段,而涉及质量的行业标准尚未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