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废弃油脂的处理,不能仅用市场手段去解决,而必须作为一项安全措施给予强制执行,从而实现渠道上的规范。
■唐伟
记者从上海市食安办获悉,截至2014年年底,该市“喝”地沟油的公交线路已经有10条,累计行驶里程达到232.6万公里。专家介绍,如果公交车“喝”地沟油能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得到推广和政策扶持,上海每年产生的地沟油全部加工转化成新型混合柴油,可供全市6成公交车使用,公交车全部“喝”掉地沟油后,市民就不用担心地沟油重新回流到餐桌了(据1月13日新华网报道)
通过技术上的改进,让地沟油变废为宝,比如制作成润滑油或者化工原料,将其转化为生物燃料甚至“生物航空油燃料”,有助于让“地沟油”弃暗投明。然而从一系列的地沟油案例,包括前不久在台湾地区发生的地沟油事件来看,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地沟油重回餐桌,还需要各项配套措施,特别是监管措施的跟进。
堵住地沟油向生活领域流通是治理的基本前提。时下废弃油脂回收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方面,在大城市建有统一和集中的回收中心,在很多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还处于“游击队”的状态,废弃油脂的回收人员复杂而分散,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在有偿回收和服务方式的差异下,“正规军不敌游击队”的情况还相当普遍。在一些城市中,正规的废弃油脂回收中心往往“吃不饱”,所占份额没有达到应有的市场预期,大量的废弃油脂通过其他渠道流向了市场。
这就要求对于废弃油脂的处理,不能仅用市场手段去解决,而必须作为一项安全措施给予强制执行,从而实现渠道上的规范。按照现行的监管手段,要从源头追溯,一方面餐饮服务企业要审核油脂回收者的资质,并留存备查,同时要对每天产生的油脂数量进行登记,建立真实可信的台账;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划域而治之下存在的监管真空,明确油脂的回收去向。
此外,还应加大对非法收集行为的打击,并通过建立统一的回收中心,加大力度扶持将废弃油脂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企业。只有当行政、经济和市场的杠杆都得到了发挥,“地沟油”才会获得光明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