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高温期是食源性疾患和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期。近日,山东临沂、四川成都、浙江温州等多地工商消协部门结合消费者夏季投诉热点,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注意夏季饮食安全。
那么,夏季都有哪些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又该如何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本报记者 聂国春
饮料:品种多 选用讲究大
随着天气逐渐变热,各种饮料成为许多消费者消暑纳凉的首选。此前,一提到饮料,消费者首先联想到汽水(碳酸饮料)。如今,我国饮料市场已由当年一支汽水打天下,发展为由碳酸饮料、水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等共同瓜分市场。此外,果蔬、粗粮、大豆、咖啡等饮料也寻求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记者走访京城的几大超市看到,目前各大超市饮料区的货架上都摆满了品种繁多的饮料。在朝阳区北苑路一家大型超市内,一位女士在饮料货架前转了一圈,最后拿了一罐王老吉、两盒汇源橙汁,她说:“我现在买饮料都看配料表,凉茶是草本饮料,由仙草、鸡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构成,橙汁配料表是橙子浓缩液,都没有香精、苹果酸和焦糖色素等添加剂,比较健康。”
事实上,健康安全的饮料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浙江温州市永嘉县消保委提醒说,根据往年夏季有关饮品的投诉情况分析,饮料中有异物、沉淀物,包装标识不规范,产品过期、假冒品牌等因素占了主要部分,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要到正规场所选购包装规范的饮品,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没有安全保障的“三无”产品,同时索要发票或其它凭证。购买桶装水时要选择有一定规模、经营时间比较长、信誉好的公司,对价格过低的桶装水应慎重选择。
营养师巩宏斌提醒,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喜欢用其他饮料代替饮用水,这是不科学的。夏天天气热,出汗多,长期用其他饮料代替饮用水,不但起不到给身体补水的作用,还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和吸收。对儿童来说,长期饮用碳酸性饮料会引发龋齿,其中的高热量、高糖分还会引起儿童肥胖、非特异性腹泻、儿童多动症等。
烧烤:美味别忘舌尖上的安全
进入夏季,不少街巷呈现出这样一幅市井图:三五知己或家人聚在一起,围着烧烤炉,边吃烤串、喝啤酒边侃大山。在北京小营路的一家菜市场旁,记者看到,露天烧烤摊烟雾缭绕,各种炒菜和刷了厚厚作料的烤肉串、烤鱼、烤青菜等摆在桌子上,食客们则享受着啤酒烧烤的快乐。
烤串虽好,却也问题不少。今年5月20日,消费者王先生和朋友在一家烧烤摊就餐,吃完海鲜和烧烤还没有结账,腿上就开始出现过敏反应。当晚回家后,王先生立即服用了抗过敏药物,但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广西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所长李秀桂说,近期,央视正委托他们做一个烧烤实验,主要用老鼠肉和羊肉做实验品。多数情况下,烧烤出来的食品未熟透,原材料中的有害物就无法杀灭,比如老鼠肉,沙门氏菌和鼠疫就有可能进入人体。而烤熟的食品也一样存在风险,“从检测数据来看,有些烤熟的肉串比食料本身所含的细菌还多”。他解释说,在烧烤过程中,生熟肉串之间细菌交叉感染,在加入佐料的过程中,细菌也一起混进来,“抛开烧烤的致癌物不谈,就已经有很多因素威胁食客健康了”。
李秀桂提醒,远离不卫生的烧烤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说,细菌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引起拉肚子等,但如果烤肉中含有寄生虫,危害就更大了。
熟食:当天生产多为噱头
炎炎夏日,为躲避油烟熏人之苦,许多市民纷纷购买熟食回家吃。超市、餐馆、菜场、路边摊等地熟食热销的同时,食品安全隐患也暗暗冒头。
记者所在小区门旁有一家小店,每到下班时分,店老板就在店门前的车水马龙的路边支个锅,开始制作熟食,全然不顾四处飞扬的尘土。虽然如此,仍然有人在香味的诱惑下停下脚步购买。“生意不错,基本上做出来的东西2/3能卖出去,毕竟我们的东西比起超市、熟食店便宜很多。”店老板对记者说,只是天气太热了,不敢多做。
与店老板的街边摊不同,不远处菜市场的熟食吸引的顾客更多。记者看到,这里的熟食都装在不锈钢的大盆里,老板也戴上了口罩。很多人买了熟食后,会要求老板再用调味料加工一下。而超市和连锁熟食店的操作则更加规范,工作人员均穿白色工作服,戴工作帽和透明塑料手套,柜台内有空调控制温度。顾客想买什么,由工作人员取,取完后一起到柜台结算。整个过程中,负责熟食销售和收钱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取熟食的师傅不接触钱。
在某超市熟食区,工作人员正往外拿切好的卤牛肉。这些牛肉切片后都放在一个塑料小盘里出售。覆盖盘子的保鲜膜上,贴着商品价签,生产时间一律为当天的日期,而保质截止日期都是隔天。记者询问,若买回去当天吃不完,第二天是否还能吃?工作人员表示,放冰箱里两三天没问题。但当记者追问,货架上的牛肚若当天卖不完,是不是都要销毁时,工作人员却说不清楚。并且强调,每天都能卖完,没有剩下的。
山东临沂市工商局、临沂市消费者协会提醒说,夏季因购买熟食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不少,消费者应尽量少食用熟卤食品。如果购买,应选择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卫生设施较全的生产经营单位,并加热后再食用。街头摊点卫生条件差,没有相应的降温、灭菌设施,没有购物凭证,一旦发生质量和安全问题很难取证维权。
冷饮:添加剂越少越安全
在火热的夏日,不少人喜欢冷饮、刨冰、雪糕等让自己透心凉的食品,然而,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冷饮食品五花八门,不同地方销售的冷饮质量也参差不齐。
在一家超市门口的大冰柜里,各种品牌各种口味的冰淇淋应有尽有,但仔细看看冰淇淋包装上的配料、成分一栏:糖精、增稠剂、乳化剂、香精等字样是频繁出现。而很多冰棍雪糕不但添加剂的数量多、品种多,标识也不够统一和规范。有的在配料表中专门标注了所含的各种添加剂的数字代码,有的却没有明确标出“食品添加剂”这一项,而是直接标注了阿斯巴甜、食用香精等名称,让消费者看得云里雾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目前冷饮里的食品添加剂可以笼统地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着色剂,多为合成色素,如苋菜红、亮蓝等。第二类为调味剂,又常分为甜味剂、酸味剂和食用香精。第三类为塑形剂,这就是增稠剂的巨大作用,常见的有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瓜尔胶和卡拉胶等。第四类就是乳化剂,比如磷脂、单硬脂酸甘油酯等。
范志红说,从安全性来说,增稠剂、乳化剂和酸味剂都相当安全,大多是天然食品中的正常成分。香精和色素则绝大多数是化工产品,对于成年人来说,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基本对人体没有危害。但对于幼儿来说,即便是许可使用的香精色素也不应食用。已经有许多研究指出,人工色素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增加儿童患多动症、注意力缺陷等的风险。
除了添加剂,菌落总数超标也是冷饮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此前媒体报道称,北京“瑞华老冰棍”检验报告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分别超标约1767倍和240倍,被暂停生产。而一些超市则因为未按要求冷藏牛奶,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江西兴国县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冷饮时需注意“三看”:一看包装是否完整、封口完全,如遇包装破损和外漏,冷饮极有可能已发生变质;二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量选择出厂日期较近的产品,凡是包装袋上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或者二者只具其一的,需谨慎购买;三看标签标志是否齐全,凡是无QS认证和食品许可标志的,极有可能是“三无”小厂生产的劣质冷饮。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