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敬一丹: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但是说鸡蛋是鸡下的,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怀疑。如果有人告诉你,现在有一种技术可以做出和真鸡蛋一模一样的人造鸡蛋。掌握了这门技术,母鸡都可以下岗了。这说法您信吗?假如母鸡都下岗了,那么上岗的又是谁呢?
解说:
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我们发现,有许多公司在公开传授所谓“假鸡蛋”的制作技术。广告声称,“该产品造价低廉,工艺简单,口感丰润,在市场出售可以“以假乱真”。据称,每个人造鸡蛋,成本只要五至八分钱左右。学会这门技术,鸡也可以下岗了。真的有这样的假鸡蛋在市场上销售吗?
市民:
没错,有假的,我买过好像。
市民:
这鸡蛋都不一个色,那假鸡蛋全是一个色。
市民:
而且那颜色都是灰的。
记者:
见过吗?
市民:
没见过。
记者:
那你相信吗?
市民:
相信。
解说:
社会上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假鸡蛋难道真的存在吗?
为了调查真相,记者与一家公司取得了联系。这家所谓的公司只有几张桌子,两台电脑,外加三名工作人员。
某公司工作人员:
这会儿原料不齐没法做。
解说:
工作人员对当面教学推三阻四,却一个劲的推荐记者买张光盘回去学,说这样不但方便,而且实惠。
某公司工作人员:
你又省了200块钱,你把光盘资料先拿回去,先看看。
解说:
这样两张私刻的光盘就要价500元。
资料:
人造鸡蛋,原料准备,第一种,海藻酸钠。
解说:
最终他做出了这个没有壳的鸡蛋,这个鸡蛋怎么和真鸡蛋相差甚远。我们再次找到了传授技术的公司。
某公司工作人员:
肯定有一点点区别,不一样,告诉他就是这种鸡蛋,那你怎么办?
解说:
记者又联系了另外一家公司。看起来这家公司比上一家上了些档次。
为了证明他们传授的技术多少神奇,工作人员先拿出了两个鸡蛋让记者看。
某公司工作人员:
你自己瞧瞧哪个真哪个假?
记者:
这也看不出来。
解说:
记者看来看去,这两个鸡蛋没有什么区别。然而,那个工作人员说,这其中的一个就是假鸡蛋。
记者:
这就是真鸡蛋。
工作人员:
什么就是真鸡蛋。
记者:
这个,这是假的。
某公司工作人员:
这话你说的不是假的那是啥,我咋没说那是假的。
记者:
那我再磕一个这个看看。
某公司工作人员:
你打开看看,看能不能溶解到一起去。
记者:
这个看不出来。
某公司工作人员:
那你要是能看出来,那能叫技术吗?
解说:
工作人员声称,正是因为这个技术如此神奇,所以收费也比较高,要1200元。
记者:
1200是不是太多了?
某公司工作人员:
你这样,1150元行吗,给1000块钱得了。
记者:
你真够意思。
解说:
最终工作人员勉强同意900元钱把这门技术传授给我们,这份资料显示,人造鸡蛋的主要原料是“海藻酸钠、氯化钙、硬脂酸、食用色素、食用石蜡和氧化钙”。传说中的假鸡蛋终于要开始制造了。工作人员先在一个盛满水的烧杯里加入海藻酸钠,让记者不停地搅拌。随后,他又在一个塑料盆里倒入一些白色粉末。
某公司工作人员:
这是氯化钙,得使氯化钙、蛋黄素。
解说:
把调成蛋黄颜色的海藻酸钠倒入半个乒乓球中,在氯化钙水中来回晃动。很快,海藻酸纳就变成了一个球形。
记者:
像乒乓球一样。
某公司工作人员:
你别老拿着,放下吧。
解说:
然后,他用无色的海藻酸钠溶液包裹住一个刚才做好的蛋黄,在水中继续晃动。几分钟后,一个没有壳的假鸡蛋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和剥了皮的松花蛋倒有几分相似。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完成假鸡蛋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给鸡蛋包壳”。
某公司工作人员:
这是氧化钙、硬脂酸,食用石蜡三种都是放在里头。这放完了就不要动了,就不管它了。
记者:
对。
解说:
就在我们满腹狐疑,想拿一个回去观察的时候,工作人员突然发起脾气来。
某公司工作人员:
你拿它干嘛?
记者:
我看24小时以后是不是变出壳来。
某公司工作人员:
早说啊你。
记者:
这个不行啊。
某公司工作人员:
这肯定不行,不跟你说不要动了吗。
解说:
假鸡蛋既然不能动,当然也就不能带走,只能第二天来看,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亲眼目睹假鸡蛋完成的全过程,也就无从验证这项技术的真假。
记者:
我觉得这个晃一下不要紧吧?
某公司工作人员:
我培训这个可不是培训你一个了,知道吗,如果都那样,我就不用教这个技术了。
记者:
大哥你不用生气。
解说:
好说歹说,这名工作人员终于勉强同意我们带回一个假鸡蛋。但他声称,这些蛋如果变不成真蛋的样子,他一概不负责任。这次的学习总共两个小时,花费900元钱。对于带回来的这枚假鸡蛋,我们仔细观察记录了它的变化过程,几天后它变成了这副模样。
记者 潇津:
那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奇怪的鸡蛋来到北京化工大学,请专家来给我们看一看,它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解说:
张军营教授是北京化工大学专门研究胶结材料和固化技术的专家。他告诉我们,因为假鸡蛋的蛋清和蛋黄都是化学物质的水溶液做成的,只要外壳稍有破裂,里面的东西就会因为水分蒸发而萎缩。而就算外壳不破裂,按照这种套壳工艺,也不可能做出逼真的假鸡蛋的。
记者:
已经化掉了,滴下来了。
张军营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对对对,在手上又会凝固。
记者:
如果是外面卖的一个鸡蛋,是这样的壳?
张军营:
我相信一般老百姓能看出来,太假了,我估计如果几个鸡蛋一挤就都碎了。
解说:
既然用这种方法根本造不出鸡蛋的样子来,那么在暗访之初,工作人员给我们看到的一真一假,无法分辨的两个鸡蛋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位观众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
朱宝利,曾任湖南省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为了调查假鸡蛋,他曾赴湖北暗访。学了好几个小时,那家公司技术人员也没能做出鸡蛋壳来。期间,朱宝利下楼去吃了趟饭,回来的时候,就看到盆里已经有一个长出壳的鸡蛋了。在交了600块钱的培训费之后,朱宝利请技术员吃了一顿饭。
朱宝利 湖南省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
他说我看你是实在人,我给你实话,这个人鸡蛋培训是个骗人的,它本来骗就是培训费,那是等你下去吃饭的时候,我放了一个真鸡蛋。
解说:
看来,记者调查到的这种制作技术根本做不成假鸡蛋。那么,是否还存在其它更高超的造假技术呢?我们了解到,山东一带流传着一种技术,是先造鸡蛋,后灌蛋黄。当时,造假者先用硅胶做了一个模具,又用模具做了一个蛋壳,最后再用针管把假的蛋清和蛋黄打进去。那么这种方式可能做出大批可以乱真的人造鸡蛋吗?
张军营:
你想想,一个模具做完这个之后必须把里面的取出来,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有一个接缝。比方像这个塑料瓶这上面就有一个接缝,他要是花很大的功夫,把这个接缝把它去掉,这是可以的。但我相信,如果是成批生产的话,这个成本的话,应该会比较麻烦的。
记者:
人工成本又上去了。
张军营:
对。
解说:
所有制造假鸡蛋广告中提到的人造鸡蛋的主要原料都是海藻酸钠。用这种东西究竟能不能造出足以以假乱真的鸡蛋呢?我们就此请教了专家。
孙树侠 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
(海藻酸钠)基本上属于果冻的配方,那么做出来的东西也就像果冻那一类的东西。
解说:
专家专门做了一个实验,当一枚用海藻酸钠打成的假鸡蛋打入锅里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记者:
什么都没有。
解说:
如海藻酸钠里加入少量氯化钙,可以做出这样类似松花蛋的东西,但是它不可能具有和真鸡蛋一样的口感。
记者:
这个皮咬起来是非常脆的,有点像蜇皮。
张军营:
人造一个假鸡蛋,跟真鸡蛋那个特别像,比自然鸡生下一个鸡蛋,要难得多。
解说:
至于说社会上至于社会上流传的“能弹跳的鸡蛋,打出来散黄的鸡蛋,能把蛋黄拎起来的鸡蛋,发臭的鸡蛋”等等所谓假鸡蛋的特征,在真鸡蛋上都有可能存在,大家不必过于恐慌。
一些人打着所谓“人造鸡蛋技术”的幌子骗取培训费。同时,假鸡蛋的传闻也引起了很多市民的焦虑和担心,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那么,这种不法行为应该由谁来查处呢?记者与多家部门联系进行了举报。
北京市工商局丰台分局工作人员:
虽然我们无权认定的,我觉得是不是由技术监督局来认定。
12365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投诉举报热线:
农业局,鸡蛋是属于农产品。
记者:
可那是假鸡蛋?
12365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投诉举报热线:
对啊,假鸡蛋也是由农业局管。
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
农业部门不管人造,它已经不是从鸡体内产出来的对象了,这完完全全属于工商部门管的事。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这真是假对假,骗中骗,骗子造鸡蛋是假,骗钱才是真。而那些想学技术的人目的也去骗人赚钱,自己见不得光,所以虽然落得个鸡飞蛋打,却有苦难言,无人举报,这也是骗子们肆无忌惮的一个原因。而对于这种几乎公开进行,而且长期存在的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不法行为到底该由谁管?该怎么管?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成为另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