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上半年“芦笋片”事件曝光之后,“药价虚高”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然而,昨日(9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地方药品招标中惊现多款 “超低价药”。其中包括1片不足1分钱的牛黄解毒片,1袋不到1毛2的板蓝根颗粒,1毛1支的藿香正气水……中标价之低令不少业内人士惊呼 “不是严重亏本,就是偷工减料”。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标价低于企业成本价的根源在于药品的检验标准存在不足。
多种药“超低价”中标
据《人民日报》12日报道,从9月1日起,安徽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该省首次尝试在全省开展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配送。除特殊药品外,当地招标的288种基本药物比国家指导价平均降低52.7%。
昨日,记者从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获悉,从8月30日至今,该省先后公示了3批国家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中标结果。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第一、二批名单已经确定,第三批名单还处于‘拟中标’阶段,有三天的公示期。”
在已经确定的第一批公示名单中,记者看到了一种12片装的“牛黄解毒片(糖衣)”,中标价仅为0.1元,生产企业为 “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而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最新规定,从去年10月22日起,同等规格的牛黄解毒片的零售指导价格为1元,是上述中标价的10倍。
公示信息显示,中标价极低的药品还包括该公司生产的20袋装板蓝根颗粒(10g/袋)以及10支装藿香正气水(10ml/支),中标价分别为2.35元和1元,即每袋不足0.12元和每支0.1元。而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同等规格的药品零售指导价分别为每袋板蓝根0.54元,每支藿香正气水0.75元,分别是中标价的4.5倍和7.5倍。
中标价不足成本的1/3
近日,在中国中药协会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对地方招标中出现的超低价药提出质疑。在甲流疫情发生后,我国中药资源一度紧缺,加上整体物价上涨,不少药材价格大幅走高。“超低价药”的出现意味着生产企业不是面临严重亏本,就是没有依法依规生产,出现偷工减料。
一位企业代表在会上表示,每公斤板蓝根价格为23元,每吨酒精是7200元(去杂质用),每吨白糖价格6000元,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每小袋板蓝根的成本已从之前的0.15元上涨到现在的将近0.5元。
另一位来自康恩贝的企业代表称,该厂生产的10支装藿香正气水成本是3.62元,其中原材料成本是1.33元。他分析自家产品价格高于安徽中标价的原因是,“一方面,我们用玻璃瓶装,而有些厂家用塑料瓶装,但藿香正气水酒精含量特别高,用塑料瓶装有效期不可能达到三年;另外,我们买了其他家生产的产品来比较,我们的产品稀释三倍以后和他们的颜色一样,也就是他们的含量可能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
康恩贝也生产牛黄解毒片,但对于这款产品出现“1毛钱中标”的情况,他却表示“真的没法判断”,因为按该厂的生产成本核算,12片装牛黄解毒片的成本至少为0.35元。
另外,安徽的招标公示中,还出现了1.5元100片装的消炎利胆片(糖衣),生产企业为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药的原研单位,万年青制药的负责人表示,看到1.5元的中标价之后,“不是吃惊,简直就是头晕”。因为该药所含的两种药材,今年农民普遍不愿意种,仅原材料成本就高达5元。所以,“卖1.5元,很可能是偷工减料。”
药品检验标准不足
据了解,出现多款“超低价药”的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成立于1999年,现有资产5亿元。昨日,该公司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均向本报记者证实,该厂确实生产上述产品,但均未解释该厂在安徽的投标价格为何如此之低。
随后,记者致电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在药品质量和企业资质符合投标标准的前提下,谁出的价格低谁中标。虽然药材成本在上涨,但企业可能是按涨价之前的情况核算成本的,而且即使出现中标价仅为发改委定价10%的情况也不奇怪。
他还表示,虽然第一、第二批名单已经确定,但如果对中标产品有质疑,还可以提交投诉的材料,相关部门会予以处理。
“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药价管理应该充分考虑药品最基本的成本,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药价虚低。”一位医药公司的老总告诉记者,“出现中标价低于很多企业成本价的根源在于药品的检验标准存在不足。检测一些成分质量的专属性不强,而且检查项中也并不要求所有成分的含量都需要一一检测。”
记者了解到,现行的药典为2005年版,自今年10月1日起将执行2010年版的新版药典,特别增加和完善了中药的安全性质控指标,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也大幅度增加了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含量测定增加了溶出度、含量均匀等检查项目。(郭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