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近的通胀预期,使得消费者的神经异常脆弱,为此,“营养米”不得不再次为其高价正名。
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针对“营养强化米”(简称“营养米”)进行讨论。这个时间点距离4月26日,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等单位举办“营养米”上市仪式,不足1月时间。
其间,围绕“营养米”的争论纷至沓来。该类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大众关心的核心问题,同时,争论还涉及到营养米的定性和高价格问题——营养米价格最高达普通米价格的6倍。
对此,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认为,营养米受到过度关注,足见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的担忧,事实上,区别于食品添加,食品营养强化在国外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则介绍称,“在大米营养强化之前,国内已经进行过面粉营养强化的推广,区域对食用盐的碘等营养素的强化,此次,营养米推广是企业自愿行为,而非政府强制行为,因而引来众多关注。”
“营养米”面纱
“中国消费者的神经是异常紧张的。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使得强化米的营养强化成分,被消费者误读成了诸如面粉增白剂等添加剂类似的东西。”孙树侠称。她和她的工作小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和中粮召开了营养强化米的实验合作。
而在上月26日的产品上市仪式上,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米部总经理杨红也证实,此前中粮旗下强化大米主要用于出口,国内产品的推广希望获得相关部门支持。
据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吴秀林介绍,目前营养米有两种,一种是将铁、锌、钙、维生素等营养素喷到普通大米上面,混合、干燥后制成;另一种是将优质大米碾碎,然后将维生素B1和B2、叶酸、铁、锌等6种营养素按“中国大米营养强化推荐配方”的规定配比与米粉混匀,再通过模具压制,恢复普通大米形状,将这种米粒以4%左右的比例,混匀在普通大米中。
据透露,之所以选择上述6种营养素,是基于中国普通民众常见缺乏的营养元素做出的选择。吴秀林认为,未来国家项目办将组织国内外专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需求,研制更具地方或人群特色推荐配方。
曾为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驻华办事处的主任叶雷对本报记者表示,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一些国家就已经迈出了在日常主食品中按量添加微量营养素的步伐。实践证明食物强化是解决公众微量营养不良、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有效措施。到今天为止,全球已经有80余个国家采取了强制性或倡导性食物强化政策。
“营养强化”之辩
大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非强制推广不免引来争议。
业界认为,营养米已经上市推广,但还没有相应国家标准来界定,存在安全生产隐患。江苏省是首批推广地区之一,该省相关企业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农业事业部副总经理王进生表示,经过后期加工的营养米,已不再是天然米,应该把它列为保健品的范畴。
于小冬表示,相关国标会很快出台。“目前粮食部门正与中国疾病预防研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制定不同地区的营养米的配方。关于营养强化米的国家标准,已经制定出来了,目前正在走程序,很会就会颁布。”
此外,有消费者对营养米会否引起营养素过量摄入表达的担心。质疑人士举例称,以碘盐为例,以过去经验来看,沿海城市是不需要加碘食用盐的。
叶雷对此认为,“国内大部分城市普通消费群体以上的居民,是不会过量缺乏营养元素的,而真正缺乏大量营养元素的居民是偏远山区的居民。”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叶雷称,营养米的食用是一种营养的保障行为,并无害处,并不需要担心营养过量。
孙树侠则透露,日本在1963年和2000年分别做过针对蔬菜中VC含量的研究,发现30多年间,同一种菠菜中VC的含量下降达80%,卷心菜VC的含量下降达15%,白菜下降达50%。她认为,居民对营养元素的缺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据于小冬透露,“7月1日,我国将实施国家营养标签计划,这一计划启动后,消费者将会自我安排营养搭配,效果将像过去消费者对食品有效期的关注一样。”
解构高成本
比普通米高企6倍的价格,使得营养米作为一种国家倡导型食品,缺乏了足够的亲民身份。营养大米划分为高中低档,最高定价8元/500克—10元/500克,最低4元/500克—5元/500克,而目前市场上的普通大米价格为1.5元/500克—2元/500克。
悬殊价差的背后,吴秀林称,主要原因是处于推广初期,各种技术和成本价格未在规模优势下形成合力,从而导致价高,不过,现在市场价格都属于企业行为,市场会自发调节的。
据了解,构成营养米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三类:基础米、强化的营养元素、包装成本等。吴秀林称,基础米选用的高档米,是营养米高价的原因之一;营养元素根据比例不同,也会影响价格的变化;包装等成本则普遍占到1.8元左右的。
于小冬称,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相信营养米价格会在未来下降到一个合理的价位。而孙树侠称,美国政府有600亿美元的食品补充营养基金,若中国在未来注重该方面,加大对企业的补贴,也将降低生产成本。
产业推手
事实上,围绕营养米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群体。
杨红表示,3月,中粮旗下营养强化大米“全稻原米”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试销。6月以后,这款产品将推向全国市场。古船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亚洲表示,公司已经完成了营养强化大米的试生产,为下一步批量生产入市做好了准备。
据了解,作为加工企业的中粮、北京古船、上海励成、河南方欣等11家企业成为首批营养强化大米重点研发生产基地。而目前,营养强化元素的提供方只有两家企业,一是中粮,一是无锡维力米业。
资料显示,无锡维力米业有限公司是由布勒集团和帝斯曼公司联合创办的合资企业。全球约有65%的谷物产品(例如面粉、大米等)是由布勒集团的设备加工完成的。
对于具体的产业价值,专家称,目前不好预估。不过,孙树侠称,美国做过一个调查发现,3.47亿美元的食品营养强化,为其挽回了50亿美元的现实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