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育资讯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双培”育人结硕果
江苏消费网 (2022-01-11) 来源:中新网江苏
阅读:

 

  1月10日,在南京市溧水区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草莓种植基地,“莓农”们正在草莓温室大棚里忙着采摘草莓。而在该基地大院内,每天都有10万斤优质草莓被搬上排着长队的冷链“快车”,发往全国各地。

  金色庄园2017年落户南京市溧水区,2021年销售额达到近4亿元,短短4年成长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时代楷模”赵亚夫参观后夸赞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金色庄园再立新功!”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科人才培养的“江苏模式”。而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中平,正是该学院走出的优秀学子。

  创立“农科教”融通的人才定制培养路径

  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公司+基地+农户+稳定销售渠道”的商业模式,也是吴中平在与学校农学园艺学院老师王全智的思想碰撞中诞生。“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背后是一群人才,我们公司的实践,正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培育产业实现双丰收的生动写照。”吴中平说。

  “我们公司共有109名员工,其中46名来自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平均年龄在26岁。”吴中平介绍,“农业产业化,核心在人才,学院成为我们的‘人才储备库’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输送人才,是我们发展的底气。”

  1998出生的吕慧,2019年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就进入金色庄园工作,短短3年,就已经成长为该公司独挡一面的技术专家,担任起品控经理的重要职务,进入了公司的管理层。

  2019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金色庄园签署了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定单班培养协议,并开始了“金莓班”的招生。

  “我们以为企业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一专多能’的三农工作队伍,打造并留住一支‘永久牌’农业农村从业人员为目标,实现了为企业提供‘私人定制’的人才培养。”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院长颜志明说。

  颜志明介绍,在与企业的交流中发现,传统模式培养的毕业生有的会做不会说、有的懂技术不会管理、有的善生产不懂营销,而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复合型人才。为此,学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增设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课程,并将耕读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会技术、懂销售、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本领更硬,不仅会啃书本,更会把学到的知识‘种’在田野上,并结出丰硕成果。”颜志明说。

  在去年10月中旬结束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团队项目“金色庄园——用小草莓托起农民致富梦”脱颖而出,在金奖争夺赛中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这是江苏省高职院校首次获得“红旅”赛道金奖,也是我国农业类高职院校首次获得“红旅”赛道金奖。

  “之所以获奖,我们的核心优势,就是为农村培养人才、培育产业,助力产业振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全智介绍,近年来,按照定制人才培养需求,量身定制课程内容,共同开发课程标准 94 个,实验实训标准 82 个,在线开放课程 56 门。同时,建成共享型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5500 亩,工位数 370 个,在全省共建共享校外实训基地 125 个,形成“课程+师资+平台”多维适配教学资源。

  构建“政校村”联通的人才定制培养工作机制

  在苏州太仓市万丰村田间地头,经常能看见一个年轻的身影,无论是绿色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还是水稻和小麦的种植、收割、烘干,乃至创新改良农场稻谷储存方式,他都事必躬亲。他就是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海丰农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鋆皓。

  2016年,潘鋆皓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怀揣着为新农村建设、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初衷,他扎根在田间地头,带领6名技术管理人员将4000亩农场经营得井井有条。到2020年,全村耕种机械化率达到95%,实现小麦亩产超800斤,水稻亩产超1200斤。小麦、水稻烘干6049吨左右,村级可支配收入803万元,带动村民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实现共同致富。

  “我们学校与江苏省委组织部、太仓市政府、盐城市农业农村局等达成合作定制培养意向,校地合作面向生源地宣传招生,学生录取后签订‘定向培养与就业协议’,每生每年可获得学杂费补助8000元,毕业后由政府统一调配各村镇、合作农场、农业企业等,从事村务管理、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等工作,实现学生招得来、下得去。” 王全智说。

  据了解,该学院联合农业行业主管部门、镇(村)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农村人才需求,共同确定“一专五能”培养目标,针对村务管理、生产经营、创新创业、推广服务四类农科人才岗位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地携手聘请农业专家、农机专家、村级负责人等共同承担农业生产实训、农业装备应用和村务管理等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过程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截至目前,已为盐城市、扬州市等地定制培养村干1470名。

  创新“职前后贯通”的接续育人模式

  “农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接续育人举措不健全,从事农业的毕业生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受限,无法适应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技术、新经济、新职业的要求,人才质量持续提升的措施不到位是导致农科毕业生很难在农村有所建树的原因。” 王全智说,为此学院创新“前后贯通、立足岗位、精准对接、终身培养”职前后贯通的接续育人模式,由学校和单位主导精准对接产业专家、乡土人才、管理大师三类导师,实现毕业生执行力、协作力、创新力、发展力四大能力提升,服务终身学习。

  这一创新,让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定制培养的毕业生留职率达97.2%,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5%,毕业生30%以上成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受到用人单位高度肯定,涌现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等一批新农人。(唐智 王全智)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