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的班级概念,实行混龄走班学习,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常州创新探索混龄教育,多项研究课题获全国一等奖,为前瞻教改实验打下了丰厚文化基础。
2014年起,鸣幼教育集团率先开展混龄教育的实践尝试,将“主动学习”引入混龄教育中,倡导主动性学习,实行游戏化课程,关注个体差异和个别化学习,将年龄带来的能力、兴趣、经验、知识等差异转化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激发孩子的学习愿望和自我完善的动力,给幼儿的学习成长带来了巨大转变,按照小中大大致1:1:1的比例进行编班。从立体化一日流程起,混龄签到墙、自主餐点、大组律动、全园混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各环节处处体现混龄教育的智慧和价值。
通过切割、分化、多元规划原有师控型集体空间,让“集体空间”向“区域化自主空间”过渡,幼儿活动空间转变为自主-开放-分层和小型-多维的区域化自主空间,为混龄幼儿活动提供更强大的环境空间支持。材料投放从原来的“封闭”转向“开放”。多元的材料,不固定玩法,不固定区域,让不同年龄的孩子按照自己的经验、能力玩出自己的花样。依据幼儿不同年龄和心智成熟阶段,设施设备从“统一”向“分层”, 玩具柜、桌椅的配备则以高、低结合,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要。
小班是“弟弟妹妹”,中班时既有向上的依靠,又有向下的责任,大班是“哥哥姐姐”。在混龄环境下,幼儿表现诸多共性的同时,巨大的能力差异、经验差异、思维差异、情感差异都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原本单一的班级群体变得更加丰富、有层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亲社会性行为的缺失。在常州市教育局牵头下,幼儿园与青海共和县结对,带教混龄教育。江苏省教科院幼特教研究所所长张晖认为, 当前混龄教育虽然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国内采纳混龄编班模式的并不多,常州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从儿童学习方式和社会学的层面去认识混龄环境对儿童主动学习的巨大价值,能够为混龄教育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下阶段的项目推广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曾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