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校园新闻 >> 正文

校园新闻

康尼联手南工程攻克高铁门关键技术,实现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江苏消费网 (2019-05-16) 来源:南京日报
阅读:

  

  校企合作拿下全省科技成果大奖  

 

  南工程的教授在为学生讲授塞拉门检修系统相关知识。本报通讯员 楠工成摄

  “复兴号”列车上的门,80%以上都是他们研发的;全球轨道车门,3成以上是他们研发的。在5月10日召开的江苏省科学技术大会上,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工程学院的项目“高速列车门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联手拿下江苏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从十多年前的“地铁第一门”到现在的“高铁第一门”,康尼公司在轨道车门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32%,连续3年稳居全球第一。而在此过程中,通过和南京工程学院的合作,校企双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校企合作,破解高铁车门四大难题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康尼公司是高校投资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南京工程学院是其第一大股东。康尼机电的总工程师史翔,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南京工程学院教授。他告诉记者,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飞跃,都与校企合作分不开。

  史翔介绍,2013年,我国高铁全面上马前,高速车门在关键技术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三高一无”的四大难点。

  高速带来的高气动载荷,会引起车门的密封失效和车门脱落;北方-40℃的高寒和西部地区的强风沙,可能会造成车门冻住打不开、润滑油失效以及车门机械装置的磨损;动车组的高强度电磁干扰,则会导致异常开门;而时速高达350公里的车门的设计理论、试验评价体系及标准在全世界根本还是一片空白。

  “关键技术没有任何国外的先进技术可以借鉴,必须依靠自主研发寻求技术突破。”史翔说,高铁门不足两平方,却是集机械、材料、控制、通信、计算机等多学科融合的复杂机电系统,被铁总认定为高铁十大关键部位之一。

  经过研发团队长达十多年的技术攻关,高速车门系统的四大难点被一一破解。

  针对高气动载荷对车门的危害,他们发明了“内置塞拉”运动的新型门系统,既防止车门外脱,又巧妙利用气动压差实现车门更加密封,与国外产品相比密封性能提高55%,隔音提升9%,意味着车门不仅安全性提高了,乘坐的舒适度也提升了。

  研发人员利用石墨的润滑功能,发明了具有固体自润滑的滚动螺旋传动与变导程锁闭装置,实现了传动与锁闭一体化,经过试验,这一产品在“哈大线”低温下,阻力为传统技术的1/8,在“兰新线”强风沙环境下,150万次开关门磨损仅为传统技术的1/10。

  针对强电磁干扰,研发人员提出了高铁车门局域网复合控制方法,开发出新一代高安全的智能门控器,实现了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营及远程智能运维。这一门控器获得国际最高安全等级认证。

  研发人员还建立了相关仿真模型,获得了350公里/小时速度下车门各类载荷等的设计依据,研制了系列试验装置,编著了设计专著《轨道车辆门设计系统》和《动车组车门》行业国家标准,建立了业界唯一通过CNAS国际认证的车门试验室及评价体系,填补了业界在设计理论、试验和评价体系方面的空白。

  “项目主要研发人员不少都是学院的教授或其毕业生。比如,学院现任院长、史金飞教授为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轨道车辆门系统设计》专著的撰写和高水平实验室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机械学科的朱松青教授为高速车门的建模、数值仿真和实验做出了贡献。”史翔说。

  深度融合,培养众多优秀人才

  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累和持续突破。学校与企业全链条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为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源。

  康尼成立以来,已陆续与南工程共建包括省级到国家级在内的一系列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平台,各层次的人才在这些平台上得到锻炼、发挥作用。

  本科阶段,校企合作开设了与企业完全接轨的“康尼班”。到目前为止,“康尼班”已开办了5期,为康尼公司培养了上百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已成为公司管理、销售、技术和生产的骨干;研究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可以进入“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深造,企业和学校各有一位导师全方位指导他们的学业,参与企业的科研和产品设计工作;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青年博士,则可以进入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直接参与前瞻性项目的研发。

  本次获奖项目的技术功臣之一、公司轨道总部副总工程师刘落明,就是“康尼班”2002届毕业生。“小伙子聪明能干,‘康尼班’的强化训练和外资企业一年多的经历令他成长迅速。他很快就凭借优异的表现进入研发团队,现在已经是轨道车辆门技术的领军人物了。”史翔介绍。

  年轻教师支有冉是中科大的博士,入职工程学院的第二年,就进入了康尼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参与故障在线诊断技术研发。“希望康尼门未来在智能监控、智能运维方面有新的突破,为中国智造作出更多贡献。”他说。

  “走校企深度融合之路,也将继续助推南京工程学院在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做优做特。”南京工程学院院长史金飞表示,近年来,学院着力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合作维度从“教学”单一维度向“教学、科研、服务”多维度转变,合作深度从“资源共建”向“全程参与”转变,合作目标从“学用结合”向“学用创融合”提升。除了和康尼合作,学校还先后与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40多家国内龙头企业、100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先后聘请了近200位国内外行业企业专家加入专业指导委员会,走进学校理论和实践教学课堂。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有力提升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报通讯员 张文莉 本报记者 谈洁

编辑:张宜贺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