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5岁,初中毕业,面临选择。和你想的不一样,“我”进入了中等职业院校;你或许想不到的是,“我”同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随着《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大省江苏稳步实施,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到教育事业时也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年以来,江苏在中职教育领域不断探索,潜心发力,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职业技能人才,对江苏制造迈向中高端以及推动社会就业创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即日起,人民网江苏频道联合江苏省教育厅推出“我15”——中等职业教育大型人物访谈活动,选取20名中职院校优秀毕业生,分享他们的成功故事,展示他们的成长之路,以期凝聚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共识。
——编者按
图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君远数控实训中心内景。
图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君远数控实训中心进行操作实践。
图为宣峰在锡柴的工作岗位上。
1993年出生的宣峰工作四年多了。2013年中职毕业后进入一汽解放锡柴,两年便升为A类高级技工,江苏技能状元、省青年岗位能手,享受省劳动模范待遇,被列入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
2008年,初中毕业的宣峰选择来到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我英语比较差,虽然够读高中的,但感觉到时候高考可能考不好,不如早点去学一门技术。”宣峰回忆起初中毕业时的选择,语速很平静。
无锡机电校机电系主任朱军说,机电系是该校的传统强系。在该系的君远数控实训中心,50余台各类机床摆满了30000平米的场地。这个实训中心肩负着全校数控实践教学和各类技能大赛培训的重任,这里也是宣峰起飞的地方。
从被淘汰到完美逆袭 “额外的机会让我格外珍惜”
无锡机电校机电系每届一般招收80个人左右。一年级的时候,通过自主报名和理论考试选拔,会选出一半的人进入实验班,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化教学。朱军说,实验班每周的课时达到了40节,远超普通班的28节。
通过一年的强化教学之后,这40人之中,再由君远数控实训中心逐步淘汰,最终留下18人左右,进行与技能大赛相关的系统培训。“我们把理论课整合到训练过程中,边学边实践,实践中遇到问题再反过来学习理论,这样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朱军说。
宣峰在最初的海选中,进入了实验班。一年级结束了,宣峰进入君远数控中心。不过,进入不久的第一次筛选,他就被划入了淘汰的名单。
宣峰在第一次淘汰筛选中的编程成绩很差。“我翻了所有被淘汰人员的成绩单,发现他数学特别好,是满分。”君远数控实训中心的负责人徐夏民说,“我找到宣峰,跟他说,‘按照规则,你已经被淘汰了。再给你一个月时间,你能跟上就跟,跟不上就走。’”这是徐夏民第一次给予学生额外机会。
“额外的机会让我格外珍惜。”宣峰回忆说,此后的他“开始努力”,在一个月后的第二次淘汰筛选中,顺利过关,正式加入了技能大赛集训团队,跟随着徐夏民等老师开始系统学习数控技术,准备着在技能大赛上一飞冲天。
“我们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小孩,多给他们一点机会,他们也是家庭的一个希望。”徐夏民说,在宣峰之后,每一次他选择学生,都会多方评估,不轻易漏掉上进和悟性高的学生。
没底气的乐呵少年拿到国赛冠军
“一开始的时候特别没底气。”宣峰说,进入中心后,最初的入门训练让他很没信心。“那时学的是手工编程,什么都要计算,数据量非常大。”除此外,由于对机床并不熟悉,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每天一站差不多就是12小时。“从来没这样过,很累。”宣峰说。
徐夏民认为,宣峰属于悟性较高又肯吃苦的那种学生。“今天刚刚会,第二天又忘记了。我就不断的找老师请教,和同学一起讨论,不断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宣峰表示。
徐夏民还说,宣峰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会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别人,包括大赛中的竞争对手。
“其实这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做法和别人的做法的比较,去总结出最简单的做法。”宣峰认为,“虽为竞争对手,可没有互相交流,就没有共同成长。”
宣峰总是乐呵呵的,说起话来很平静,一如他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期间的表现。“比赛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画图画到一半软件崩溃了、刀具选错了、图纸选错了等等。平时半小时的正常工作准备时间要压缩在10分钟内完成,还是挺会让人着急的。但你不平静下来,更容易出错。”宣峰说。
一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宣峰就遇到了严重的问题——他的比赛机床坏了。“修好了都一个小时过去了,但裁判只给我补了半个小时。其他选手都结束了,就剩我一个人在那。”宣峰说,“看到一堆裁判围着我,心里很是烦躁,但我迅速地平静下来。反正也不指望拿什么名次了,没想到后面还拿到一块银牌。”
在校期间,宣峰先后荣获2011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铣中职组冠军,2012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加工中心项目省赛第一名。
一周掌握专业机床操作技能 工作两年升为A类高级技工
2013年的夏天,宣峰毕业了。他来到了一汽解放锡柴,成为一名基层操作工。宣峰负责的是柴油发动机制作中的一道粗加工工序。
“如果只是正常干活,学校里的训练就足够了。但要成长,就需要深入学习。”宣峰到了工厂之后,并没有因为是负责粗加工而放弃学习的热情。
宣峰说,锡柴的机床与在校学习的不同,操作系统更加复杂,还是纯英文界面,这让本就英文不好的他很是头疼。为了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一点点的去抠,每天全部泡在机床上面。“只有熟悉机器,你才能把工作做好。”一个星期后,宣峰就把这套机床给摸熟了。正常而言,有专业基础的毕业生学会这套机床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工作中的宣峰兢兢业业。虽然只是负责一道工序,但他每天都格外认真,并主动向同事学习所有工序的操作要领。
由于表现出色,宣峰代表锡柴参加了2016年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数控加工中心项目职工组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加工中心操作工(四轴)项目,要求一个人完成整个流程的所有工序。“虽然也知道其他工序的操作要领,但平时厂里对这一个流程是分工明确的,每个工序都有专人负责,10多人分工完成整个流程。而比赛必须要一名选手在5个小时内自己完成所有工序。”宣峰介绍,比赛的时间很紧张,四轴图形复杂,画图耗费的时间长,如果画图跟不上出程序,就保证不了连贯运作,制作出来的产品就可能存在瑕疵。
在这次比赛中,宣峰拿到了冠军,获得“江苏技能状元”称号、奖金十万元。这一年,宣峰通过厂内考核,荣升能够操作整条流水线的A类高级技工,这一级别在锡柴的占比仅10%左右。也是在这一年,宣峰还获得了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享受到省劳动模范待遇,被列入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
面对这些荣誉,宣峰谈起时显得云淡风轻。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年轻地宣峰认为现在更重要的任务是找一个女朋友。
虽然已经毕业一段时间,但宣峰仍经常回到母校,一是看看老师,二是了解下学校的一些新技术。徐夏民说,与其说当年是他给了宣峰一次机会,不如说是技能大赛给了宣峰一个梦想起飞的平台。“但我更希望技能大赛的培养方式能应用到普通班,给更多孩子创造成功的可能。”
徐夏民认为,虽然无锡机电校已经尽力通过实验班等方式加大了对学生的覆盖广度,但受制于师资数量,仍无法实现他对学生进行全覆盖深度培养的梦想。(王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