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京1月3日电 (张妍)学生没学分,教师没考核,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以下简称南大高研院)的一场“理想化”本科教学改革试验进行地怎么样?“我们的‘本科生驻院研修项目’从2015年举办至今,已有117名学生结业,项目取得了预期效果。”近日,在该项目第三期开班仪式上,南京大学高研院院长周宪这样说道。
作为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本科生驻院研修项目”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术体验,在导师的指导下,“驻院本科生”对感兴趣的学术领域进行自由探究。每名导师指导不超过5名学生,学生需来自与导师学科方向不同的院系。
“这不是一个功利性的项目,所以,没有学分,没有考核;对本科教育而言,这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项目,在导师配备上,不仅有诺贝尔奖得主,还有多位长江学者。”周宪这样说道,“我们希望让学生跳出专业的小圈子,进入更为广阔的学科领域进行研修,成为一个有关怀情怀的人。”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2014级学生汪斌在加入这一项目后,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教授有了近距离、经常性交流,参加了各种各样的高端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并参加了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交流学习;医学院2014级学生买买提江则借此圆了自己的“哲学梦”。“有些自然科学解答不了的问题哲学可以解决。”买买提江说,“我和导师及小组同学讨论了不少有关医学伦理、医生职业道德素养、医患关系很多问题,这让我有不少收获与提升。”
前两期117名学生,通过一年驻院研修学习,已表现出了其学术品质。基础学科论坛是南京大学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学术活动之一,该论坛每年面向南大、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浙大竺可桢学院、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在读本科生征稿。2016年,在第十九届基础学科论坛获奖的109篇获奖论文中,有9篇为高研院驻院研修学生所写;2017年的第二十届中,也有驻院生获得一等奖。
“国内高校都在强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双一流’),但这些一流的资源最终都要转化到一流人才培养上才有意义,否则只是资源。高研院的这个项目,只是个案,但它是在落实人才培养上的自觉,是为日益‘量产’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培养探路。”南京大学教务处处长邵进说。
周宪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让学生在工具理性盛行的当下,在专业学习之外,按照兴趣有所思考和发展;通过专业教育和学科外知识的广泛接触,成为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