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末,台湾教育部门首次公布了全台157所大专院校的全校新生注册率。数据显示,台湾观光学院等17所高校2017年新生注册率不足六成,其中8所高校学生总数不到3000人;包括台湾大学、成功大学等台湾知名高校在内的198个系所招不到学生。在2017年8月大学入学考试分发缺额人数创新高、10月宣布2018年大学学士班减招1169个名额后,“少子化浪潮”在台湾高教界掀起了又一波“海啸”。
招生不足,私立大学成“雷区”
从已经公布的名单来看,全台新生注册率最低的学校是位于花莲的台湾观光学院,仅有29.87%,全校学生数仅有896人。根据台湾“私立大学转型及退场条例草案”的规定,全校学生数未达3000人,且最近2年新生注册率未达六成的学校,将被要求限期改善,并进行专案辅导。除了台湾观光学院外,另有7所私立大学也濒临辅导线。
“学生选学校,通常是‘先选公立再选私立’,一些新设立、地处偏乡的私立学校首先会受到冲击。”台湾私校工会理事长尤荣辉分析道。据台媒报道,各校缺额已经达到6万多人,预计新学年大一新生还会少1.5万人。“注册率一公布,等于宣判了一些学校‘死刑’。”尤荣辉表示,家长和学生担心会踩到快关闭的“地雷学校”,末段学校招生将更加困难。
私立学校惴惴不安,公立学校也捏着把汗。有18所公立高校注册率也不满九成。身处“顶大”(注:指台湾通过“迈向顶尖大学计划”重点资助的高校)行列的台湾阳明大学注册率也仅85.16%。硕博招生情况尤其惨淡,2017年全台有198个系所招不到人,其中包括53个博士班。台湾大学社会学系都已经连续2年招不到博士生。
供过于求,高教乱象令人忧
台湾高教市场“供过于求”,造成不少令人担忧的乱象。苗栗亚太创意技术学院校长高永光回忆起刚上任的场景颇为无奈:“当时一群黑道行头的人头中介公司直接闯进我办公室,暗示我要不要买学生名册。”高永光虽然直接回绝了,但他知道,这些学生人头中介公司在台湾南部濒临招生率“死亡线”的学校中很有市场,位于高雄的和春技术学院就因涉嫌伪造学生名册而接受调查。
台湾高教工会组织部主任林柏仪还透露,一些私立学校给教师摊派招生任务,将招生人数与个人业绩挂钩。因为“学生数”不仅直接影响学校财源,更是政府清退私立学校的关键指标。此外,据媒体披露,一些学校为节约办学成本,采取拼班上课的方式;有的学校甚至开出一学期只要听5次演讲的必修课程。
与不断减少的生源相对应的是不断降低的入学标准。2017年台湾高校录取率高达96.92%,即使这样仍有不少学校招不满。由于担忧高等教育质量,当局曾规定成绩排在最后5%的考生不予录取。然而,这一标准一降再降直至取消,大学文凭贬值导致了岛内的“读书无用论”。
准备“过冬”,全台反思谋出路
在哀鸿遍野的台湾私立高校中,也不乏逆势反弹者。“未来的高校不是极大就是极小,极小必须有特色、够专业,学校才能有竞争力。”台湾观光学院代理校长刘家榛也认为,学校已经制定详细的转型计划书,除厨艺系维持现状,其他6系将采取大一大二集中培养的方式,并设有创新课程。
2017年7月,台湾政治大学博士生在夜市卖鸡排的新闻在岛内引起不小争议。关于高校硕博的招生惨淡状况,台湾实践大学校长陈振贵认为不只是“少子化”的问题。“台湾高校教职减少,博士毕业出路成问题,许多人只能兼职授课苦等职缺,成为‘流浪博士’。”陈振贵指出,台湾每年要培养700多名“流浪博士”,投资回报率过低,台湾高等教育面临人才断层的风险。
多年前广设大学的后果逐渐显现,不少优秀高中生到境外求学。台北市立大学校长戴遐龄认为,台湾高等教育必须要经历汰弱留强的过程。“真正有吸引力的教育投资和创造有就业前景的就业机会”,她认为,必须要让年轻人重拾对台湾高等教育的信心,否则未来高中生大举外流将难以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