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工式陪伴下,学习兴趣何来?依赖心理、反叛情绪倒是见长
“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不久前,一则家长陪娃写作业的段子引发了不少父母的共鸣,很多家长群都在转发,纷纷吐槽陪做作业之苦。
磨磨蹭蹭、东张西望;刚讲了题,转脸就忘;找不到课本,找不到铅笔;卷子揉得一塌糊涂,用橡皮擦不净……甭管哪一项,都能让无论多么好脾气的家长,顿时进入狂暴模式。
为什么会这样?回想自己小时候,父母似乎没有这么费劲啊?难道真的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
首先要明确,如今陪孩子做作业,难以避免。一方面,低年级孩子往往自制力差,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上,需要家长帮着培养习惯。另一方面,现在的作业,很多都是老师通过微信直接发给家长,孩子不知道,而且有的作业要在手机上完成,有的要通过手机交,家长不陪不行。
长此下去,陪孩子做作业成了家长结束了一天繁忙工作之后,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甚至相形之下,上班倒成了可以松口气的机会。而对孩子来说,在这种监工式陪伴下,学习兴趣何来?依赖心理、反叛情绪倒是见长。
怎么破?首先,家长是不是应该打破效率优先的误区呢?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把10件事谁先谁后、怎么处理,安排得井井有条,效率很高。在陪孩子做作业时往往不自觉地拿这套效率管理原则放在孩子头上,孩子慢了、错了、乱了,不究其原因,只问其结果,一味督促赶工,最终效果自然不好。
须知,陪做作业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是要让他自己学会如何安排时间来完成作业。培养习惯优先,兼顾效率。家长还是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包办”心态,牢记陪做作业是阶段性的,非长期性的。
其次,有专家说过,孩子做作业磨蹭,很多时候与睡眠不足、运动不够等非学习因素有关,家长应该学会辨别这些因素,方可对症下药。
第三,教育减负,还得切实贯彻,这是根本。不然,如果作业总量不减,家长陪做作业陪出心梗的段子,恐怕迟早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