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维权要闻 >> 正文

维权要闻

没有责罚的“禁补令”是纸老虎
江苏消费网 (2015-07-06)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光有禁令没有责罚,会让禁令的威信打折扣。厘清了问题的根源,如果还不采取措施跟进,让“禁补令”硬起来,那么学生的宝贵假期还会被“劫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依旧成为一张“画饼”。

  ■张西流

  教育部等五部委近日联合下发文件,提出“重点治理中小学违规补课及其乱收费问题”。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年年下发文件整治此类现象,但是违规补课依旧火热,并从之前的公开转入“地下”。违规补课折射出家长、学生和老师的复杂心态与现实需求。(据7月2日《现代快报》报道)

  暑期又将变成学生的“第三学期”。中小学校节假日集体补课,已成为久治不愈的一种顽疾。尽管国家及地方都有明文规定,且三令五申,要求“重点治理中小学违规补课及其乱收费问题”。然而,对于这个“禁补令”,一些学校是“明支持暗抵抗”,借辅导、培训之名变相补课的违规动作,一刻也未消停过。可以说,教育部门年年喊“禁补”,却岁岁成了“进补”。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是千校一面,考核学生成绩也是千篇一律:标准化试题,标准化答案,每天10多小时的学习时间,名目繁多的考试,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术,将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已超出了孩子们能够承受的负荷。特别是,节假日成“补课日”,“禁补令”成“进补令”,严重剥夺了中小学生的休息权。在政策与对策的长期僵持中,学生的素质教育被一次次忽视。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问题是,“禁补令”成为一纸空文,不光是应试教育体制问题,而是某些既得利益者,拿体制当违规补课的挡箭牌。一些学校和教师靠有偿补课敛财,“分数”成了他们进入腰包的“钱数”,“高考指挥棒”,成了他们挥舞的“金箍棒”。有的甚至滥用教育权,迫使学生补课,并在一定范围内垄断生源、垄断价格、垄断补课标准,甚至把该课堂上讲的知识放到补课时讲。可见,执行“禁补令”最大的阻力,正是那些“贼喊捉贼”的人。

  光有禁令没有责罚,会让禁令的威信打折扣。厘清了问题的根源,如果还不采取措施跟进,让“禁补令”硬起来,那么学生的宝贵假期还会被 “劫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依旧成为一张 “画饼”。因此,教育部门再不能“只打雷不下雨”了,应提高“禁补令”的执行力,出台惩戒措施,遏制学校和老师集体补课的利益冲动。

编辑:朱成林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