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校园新闻 >> 正文

校园新闻

高学费成本引发投入产出率困惑
江苏消费网 (2010-08-03)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首席记者 胡 军

  眼下,高考录取通知书发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虽然随着国家大批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取得了可喜的发展。然而,对于每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大学录取通知书上数千甚至近万元的收费标准依然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上过大学或正面临上大学的学生及其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大学只有收费标准,没有教学质量及就业保证承诺?为什么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收起费来居然一点也不比清华、北大便宜呢?为什么有的大学毕业生甚至需要用几年的工资收入才能弥补大学期间的经济投入?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看待大学教育的投入和产出呢?

  悲剧背后折射出来的信心危机

    7月9日,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吴飞放暑假回到汉川市马口镇的家中。吴飞的父亲将7包老鼠药放入菜中,致使吴飞中毒,至今仍呈现深度昏迷状态,因无钱继续治疗,吴飞从同济医院转到汉川市当地医院。据吴父向警方交待称,两个儿子读大学期间共欠下4万元贷款。长子吴峰虽已工作,但其贷款仍未还。吴峰一年前从湖北民族学院毕业,现在广东江门打工,每个月1200元。下学期小儿子吴飞还需一笔费用入学,在经济压力下,他产生了毒杀吴飞的糊涂念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吴父这种行为已经涉嫌犯罪,而且是非常消极的。虽然目前存在一些就业方面的压力,但是应该积极去面对,去努力,而不能采取消极和放弃的态度。作为家长,既没有自我放弃的权力,更没有权力代替子女去决策是否放弃,甚至以剥夺子女生命的方式去实现。”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的吴芸律师告诉记者,“以吴家为例,长子已经大学毕业并有了工作,虽然目前待遇不高,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困难可能都是暂时的。”

  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都认为吴父此举非常不理智,对子女不负责任。但也有5%左右的人认为其情可悲,情有可原,认为其举动是对子女上大学的投入产出率缺乏信心,从而一时糊涂做出此事。

  河北邯郸的一位学生家长的话很有代表性:“现在上大学每年的开销基本上都在一万元左右,这还是在孩子比较节俭的情况下,但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怎么样?管理怎么样?孩子在学校到底有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毕业以后的工作前景和工作能力到底怎么样?做家长的心里是一点底儿都没有。”

  收费标准与大学声望难成正比

  调查发现,目前全国公办大学的收费标准确实很难与其社会声望成正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收费大致平均在每年5000元以下,而一些地区性大学甚至学院的收费标准却明显高于前者。很多受访者都发出这样的疑问:“让人想不明白,那些大学的教育水平会比北大、清华还高吗?现在大学的收费到底是怎么定的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各类大学的学费标准让人费解的根本原因是生均培养成本不清晰,而生均培养成本是制定学费标准最为重要的依据。客观上说,每所大学、每个专业的生均培养成本都应不同,按照成本分摊理论,学费标准也应不同;办学质量高的大学,生均培养成本应高,学费标准也应该高,反之则应该低。早在4年前,教育部就曾表示要组织力量核算高校生均培养成本,并在多个场合宣布将很快出台生均成本,但截至目前,各校的生均成本尚未核算清楚。

  在最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建立新型的政校关系,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育部官员告诉记者:“其实,新的国家教改纲要已经涉及到这个部分,实施以后,各大学的生均培养成本将有望核算清晰、学费调整过程也有望建立听证制度,不同级别大学的收费标准完全有可能根据教育质量、服务水平而不同,不少大学的学费不仅不会上涨,而且有可能下降。”

  大学教育不能等同市场交易

  在采访中,许多学生、家长都认为目前的大学教育没有给学生任何的承诺,尤其是就业方面的承诺,因此认为是不公平的。因此,有人把大学教育形容成“只管录取和收钱,不管教学质量和就业”,甚至有人把大学录取通知书理解为“收钱通知”。“确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除了各项收费标准和注意事项,没有任何关于教学质量、就业保障之类的承诺,从法律角度来看,完全可以定义为一份义务和权利完全不对等的‘教育要约合同’。究其原因,连年扩招确实导致目前的生源素质不如以前,这是客观事实。而且,目前很多大学生过度强调个性张扬,对学校的管理持一定程度的排斥态度,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在大学期间,并没有获得太多的真才实学,导致工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也是难免的,这些都不是大学所能承诺的。”对于许多受访者普遍提到的投入产出率及大学应该对学生做出一定的承诺等问题,从事高等教育近20年的黄教授告诉记者:“可以这么说,全世界没有哪个大学会对学生承诺自己的教育质量或就业状况。大学教育不能等同于市场交易,即你交了多少钱,我就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让你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毕竟,教育过程是双向的,教育结果不是哪一方可以单方承诺的。”

  从近年来大学教育的发展来看,由于连年扩招,部分大学已经出现零投档的情况,学生也开始理智地用自己填写志愿的笔对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进行投标。不过,单从录取通知书内容来看,大学对学生仍然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双向选择过程中,大学仍处于非常明显的强势地位,大学与学生在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地位仍然没有实现。

编辑:孙林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