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开幕的“2008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从下午开始插入“亲民”环节,在参加论坛之余,部分嘉宾深入高校、中学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
“我起初并不是个好学生”
昨天下午3时,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伊瓦尔·贾埃弗教授来到北京三帆中学,迎接他的是鲜艳的红领巾和热烈的掌声,已近八旬的贾埃弗教授精神矍铄,他笑着说,自己来到中国受到了超级明星般的接待,对中国来讲,诺贝尔奖格外重要,“但事实上我知道得很少。”
“我不是个好学生。”贾埃弗教授这样评价年轻时的自己,他说当时自己整天忙着玩游戏,对所学的机械专业丝毫没有兴趣,“我是学校的国际象棋冠军,打桥牌、打排球我也都很在行,所以我根本没时间去学习。”
这样的学生最后如何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同学们的好奇都写在脸上,据贾埃弗教授介绍,他后来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开始拼命努力地学习。在别人的推荐下,当时已30多岁的贾埃弗教授开始研究“隧道理论”,直到十多年后他因此类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演讲的最后,贾埃弗教授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只要你努力,终究有一天会获得成功。”
创造力源于“多想一点”
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贾埃弗教授说,创造力对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每天都穿衣服,你想过有多少种顺序穿衣服吗?如果你只戴一顶帽子,那很简单,只有一种顺序;如果你要戴一副手套,就有两种顺序了,要么先戴左手,要么先戴右手;如果你要戴一副手套再加上一顶帽子,是先戴左手,后戴帽子,最后戴右手,还是什么别的顺序?你一共有6种选择(1×2×3)。如果你要穿10件衣物,就有3628800(1×2×3……×10)种顺序了。”
贾埃弗认为要获得诺贝尔奖必须具备一般人不具备的“多想一点”的能力,他说“穿衣服的问题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但是一般的人不会去想,究竟有多少种选择顺序,而我却总冒出这样的奇怪想法,并且我开始研究这个小小的问题,我认为这就是创造力的全部。”
多位嘉宾被授名誉教授
在此次诺奖论坛举办期间,部分嘉宾还将走进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接受荣誉教授称号并和高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