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伪劣紫砂煲的生产黑幕,目前市面上热销的紫砂煲,其紫砂内胆不仅不含紫砂,而且只是普通陶土加化工原料染色而成。此次风波也将苏泊尔(18.48,-0.07,-0.38%)、九阳、依立、方圆等多个国内知名的家电生产企业推向了风口浪尖。
然而,就是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小家电产品,如今却成为整个中国家电行业的“暴风眼”,引发了一连串针对家电行业与紫砂容器制造业在诚信上的质疑与拷问:究竟“紫砂煲”造假是个别企业行为,还是所谓的行业“潜规则”?
“紫砂门”引发“多米诺”效应
据《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天然紫砂煲”根本不天然,其内胆泥料都是由普通黄土添加一些化学原料制成。即“紫砂煲”系用田土、红土等普通泥土添加铁红粉、氧化镍、二氧化锰等化工颜料调色烧制而成,并非宣传中的紫砂。
“事情曝光后,所有的产品都停止了销售,对企业损失很大。个别企业的不诚信行为,也对紫砂煲行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佛山某紫砂煲企业负责人王明(化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如是说。
对于“紫砂门”造成的损失,王明表示,目前公司还未对相关的销售数据、市场回收量以及库存做相关的统计。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走访京城各大卖场了解到,北京国美、苏宁、大中、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卖场均已在第一时间对紫砂煲进行了紧急下架。
“沃尔玛所有的紫砂产品均已经停止销售,如果要退货,找客服中心。”沃尔玛宣武门店的销售小姐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紫砂门”事件,给紫砂电器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可能会引发消费者对整个小家电行业的信任危机。
“这仅仅是个别企业的不诚信行为。”王明对眼下有愈演愈烈之势的“紫砂煲”信任危机感到相当忧虑,直言不能因为极少数企业的问题而全盘否定“紫砂容器电炊具”。
乱象背后的巨额利润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紫砂煲产品,“紫砂门”也让一向受到市场热捧的紫砂壶遭到了“冷遇”。
北京马连道某紫砂专卖店的销售员刘小姐表示,专卖店的紫砂产品销售受到了影响。“问的人明显少了,很多顾客甚至已不相信紫砂产品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当下除一些高档紫砂壶外,百元以下的紫砂制品基本是采用类似紫砂泥的陶土制成,而相对贵点的可能含紫砂,但是量也不会太多。
该人士表示,家电产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目前的利润率仅在2%至3%之间,已像刀片一样薄了。对于家电企业来说,他们面临着一个新的难题,品牌产品发展到最高点就成了瓶颈,需要寻找新的利润点。
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据,2006年1月~2月,我国家电行业销售收入增速仅为3.8%,利润率增速为-6.8%。
该人士指出,一般天然紫砂内胆的成本在50元左右,而用普通陶土配制的内胆成本才几元钱,仅仅在紫砂内胆上的差价就足足有10倍以上,基于成本的巨大差别,也让许多紫砂煲企业铤而走险。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2007年前后,家电业巨头苏泊尔、九阳等纷纷进入紫砂煲市场,紫砂煲市场的繁荣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以九阳为例,2009年财报显示,以紫砂煲为主的营养煲系列业务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64.2%,是九阳股份所有业务中增长最快的,其毛利率为26.53%,仅次于以豆浆机为主的食品加工机系列业务,营养煲系列业务占总收入比重达到10.16%。
行业标准缺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场的紫砂产品除了价格不一、产品良莠不齐之外,对于紫砂产品的执行标准也各不相同,长期以来,紫砂电器产品一直缺乏有效的行业标准和第三方监管。
“可以说,紫砂煲事件暴露出该行业存在国家标准缺失,准入门槛低和市场竞争无序等问题。”王明表示。
以依立电器企业为例,据了解,依立的产品是由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景德镇陶瓷检测中心出具的铅、镉溶出量,热稳定性的测试报告,以及顺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感官、铅、镉结果符合《陶瓷食具容器卫生标准》要求的检测报告。
此外,依立电器还强调了自己已经取得了包括美国FDA在内的多家权威机构的认证。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邴旭卫对此表示,目前家电行业还没有标准界定紫砂类电器产品,不知道紫砂行业是否有相关标准。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早在2008年,宜兴检验检疫局就出台了《紫砂陶器国家标准》,但该标准的设定主要是为了保证紫砂产品出口而制定的相关标准,国家标准并未对紫砂陶成分有明确界定,并不能作为紫砂电器的使用标准。
王明也指出,由于紫砂壶和紫砂煲功能不一样,所以对紫砂内胆的衡量标准也不一样。紫砂陶器国家标准是否适用于紫砂类电器,还得再研究。
事实上,由于紫砂煲属于同食物相关的产业,因此,在监管隶属关系上,也属于从事卫生相关的监管机构的管理。
广东省家电商会秘书长谢德盛表示,正是由于市场上没有一个具体的关于监管紫砂类电器产品的具体标准,才让厂家有机会把由普通陶土制作而成,所谓的“紫砂煲”搬到广大消费者面前。
据王明透露,目前正在联系相关的企业和协会机构,呼吁行业尽快进行紫砂电器相关标准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