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休闲 » 文化观察 >> 正文

文化观察

擦亮三线建设遗产的“金色名片”
江苏消费网 (2018-01-29) 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

  

 

  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里的场景陈列。邱明瑜摄/光明图片

  

 

  攀枝花钢铁公司地轨梁厂万能生产线上,轧压过程火花四射。邱明瑜摄/光明图片

  四川省攀枝花市是因新中国三线建设而诞生的现代工业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工业遗存。随着工业遗产作为我国文物保护的新类型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攀枝花也越来越引人注目。在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攀枝花的三线建设遗产该何去何从?日前,来自国内文物、考古、世界遗产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会聚攀枝花,共同为攀枝花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出谋划策。

  三线遗产 时代价值

  在攀枝花的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里,一件件文物讲述着那段难忘的历史:中央号召三线建设的历史文件,领导们对攀枝花的重视跃然纸上;当时的生产工具和用品有序陈列,散发着沉甸甸的历史感;制作精良的场景模型还原了工人们炼钢时的如火如荼……三线建设从无到有的创业奋斗史,令参观者深受鼓舞。

  攀枝花的三线建设,不但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有力推动了西部的经济发展。它不仅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工业遗产资源,还包含着特色鲜明的攀枝花移民文化以及意义深刻的三线精神。专家学者们表示,三线建设遗产是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遗产。正如国务院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嵩龄所说,三线建设者们全民动员、全民协作、无私奉献、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地创业以及创新的精神在当今时代仍有值得学习的现实意义。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郑国珍也认为,三线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亦有利于弘扬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留住三线建设遗址也是留住乡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家瑶表示。

  “攀枝花三线建设遗产是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也是三线建设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对它的保护正是提升西部三线地区文化品牌的大好机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陈东林如是说。

  类型多样 喜忧参半

  攀枝花因工业而建,因工业而兴。作为综合性工业基地,攀枝花工业遗产类型多样,保存良好。交通类遗址有在三线建设时期发挥重要枢纽作用的渡口吊桥等,冶金类遗址以攀枝花钢铁公司1号高炉为代表,电力类遗址如全国独一无二的地下火力发电厂——503地下战备电厂,此外还有“工业梯田”兰尖铁矿遗址等。据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晓凤介绍,攀枝花率先在全国建成了冠名“中国”的三线建设博物馆,并以此为引领,依托全市众多三线建设遗址,大力加强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保护。

  更可贵的是,攀枝花的工业遗产至今仍有不少还在使用、运行中。在攀枝花钢铁公司地轨梁厂万能生产线,巨大的机器轰鸣声中,钢铁原料经高炉熔炼后被轧压成长条形的毛坯,散发着耀眼的红光在生产线上徐徐传递。尽管记者站在供参观的高架桥上,仍然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生产线的滚烫。这些毛坯还要经过多次轧压成型,才能被送往步进式冷床。千锤百炼的路上,伴随着热处理时的红光四射以及冷加工时的白烟缭绕,整条生产线生机盎然、蔚为壮观。

  专家学者们对攀枝花三线建设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尤其是良好的活态保护给予了肯定,也坦诚地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一是对三线工业遗产的认识和理论研究仍需拓展,保护立法、文物标准设立等工作尚待解决;二是传承与利用较为薄弱,开发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面临着产业融合等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吕舟认为,攀枝花三线建设遗产在文物系统中的定位仍没有得到充分表达,保护和展示的工作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直截了当地指出,目前攀枝花的城市建设主要着眼于阳光、钒钛等资源,对三线文化的关注还有所欠缺。“很多工业遗产往往是冷冰冰的,没有人。”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直言,当下攀枝花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对人文要素的结合仍不够深入,对遗产的价值研究也还缺乏国家价值和建设者情感价值等方面的解释系统。徐嵩龄则强调要警惕立刻把遗产旅游化的破坏性,应该科学合理地让遗产资源扩展到遗产产业,再扩展到文化创意产业,最后扩展到旅游。

  统筹规划 多方参与

  针对如何保护三线建设遗产的具体问题,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要把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列入地方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中,并进行立法保护。

  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李季指出,三线遗产的保护要从打造文化品牌的角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他建议保护规划与条例法规的制定要聘请专业的专家团队,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同时开展中长期的研究课题。北京观远咨询中心负责人魏青从文物保护的系统工作层面,提出政府要加强职能和能力建设,建立起科学系统的遗产保护管理机制和平台。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濮新认为,应当加强与其他三线建设遗产省份的交流以及国际交流。郑国珍提出要建立展示三线文化建设成果和文化精髓的系列手段和方法,不只在三线博物馆展示,还要在公园、街道、码头、单位、机场等全方位展示,形成全民热爱的文化氛围。

  “擦亮攀枝花三线建设遗产的‘金色名片’,就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黄元说,“有利于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文明的统筹协调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美好生活。”

  ■记者快评

  相较于古代文化遗产,工业遗产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其活化利用方式也更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从这个角度看,工业遗产的保护似乎更容易推进。然而事实并不尽如人意。不切实际地模仿、复制,造成大量工业遗产的活化项目轰轰烈烈出生却未至成年便夭折。当然也出现了诸如上海四行仓库、北京首钢工业遗产等一批优秀活化项目。这些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因地制宜,不论在遗产保护还是在活化利用上,都找到了适应遗产自身特色,符合当地民众生活需求、审美情趣的点,从而达到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因此,如何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及价值,通过功能转化真正实现活化利用,是每处工业遗产所在地政府必须高度关注和缜密思考的问题。

编辑:白杨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