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狂飙》剧照。
刘佳奇摄
《叶普盖尼·奥涅金》剧照。
前不久落幕的第五届乌镇戏剧节,让人回味绵长。11天时间,13个国家和地区的24部“特邀剧目”演出100场,18组入围作品角逐“青年竞演”,五大洲的艺术表演团体奉献100多组街头表演作品,论坛、工作坊、朗诵会等5个板块的“小镇对话”举办了24场,随处可见的演出、活动海报和悬挂在老街两侧的100位中外戏剧名家肖像……颇具江南水乡特质的乌镇西栅景区,成了观众心中的戏剧圣地。经过5年探索,“艺术家说了算”的乌镇戏剧节,也已成为颇受国外戏剧界关注的中国戏剧节。
把能够代表当前世界戏剧发展水准、类型多元的国外顶级作品介绍给中国观众,也让10部风格有别的中国特邀剧目齐刷刷亮相,引发国外戏剧人的关注。这是本届乌镇戏剧节年度艺术总监田沁鑫的文化自信。
开幕及闭幕大戏《叶普盖尼·奥涅金》与《影子(欧律狄刻说)》,让中国戏剧人不出国门便观赏到了高水准的国外戏剧作品。
《叶普盖尼·奥涅金》舞台版本众多,俄罗斯久负盛名的瓦赫坦戈夫剧院创排的这一版,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立陶宛“幻想现实主义”艺术家里马斯·图米纳斯用一面放在舞台后方,可以微微摆动的巨大镜子,轻松化解了经典改编的难题。镜子不仅是舞台上一老一少奥涅金的“对照记”,映出这位“局外人”的命运,也折射女主角塔季扬娜被摧毁和获新生的过程。舞台逼真再现了普希金笔下诗意又残酷的社会图景,观众也深深感受到俄罗斯深沉忧郁的民族特性。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舞台上那些想象力飞扬的画面。没有借助任何技术外力,图米纳斯让乡村少女坐在铁架秋千上从天而降,让塔季扬娜踏着滑板怀抱大棕熊舞蹈,接连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文学名著数量惊人,中国戏曲也用假定性、写意性将“空的空间”变成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本届乌镇戏剧节上演的《风尘三侠》《窦娥》等国内剧目,虽然试图从唐传奇、元杂剧里寻宝,但体量与质感让人稍感不足。相信《叶普盖尼·奥涅金》会为中国戏剧人带来新的灵感。
英国导演凯蒂·米切尔联合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推出的《影子》,彰显科技改造戏剧的力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剧作,解构了男性视角下的古希腊故事《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使之变为现代女性自我意识苏醒的心理悬疑文本。剧本几乎被欧律狄刻自我剖析的独白占据,为让观众感同身受她的痛苦,执导过“电影化的戏剧”《朱丽小姐》的凯蒂·米切尔,再度使用擅长的“即时摄影”手法,一部时长75分钟,与表演同步拍摄、剪辑、放映,即时捕捉放大耶利内克笔下细枝末节的“电影”,在一块悬挂在舞台正中区域上方,长8米、宽3.35米的“银幕”上诞生。
当前,以影像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渗透在全球戏剧舞台。本届乌镇戏剧节上,女性系列的《圣女贞德》、新声线系列的《西方社会》等等都采用了影像技术。作为“中国方阵”的领头人,田沁鑫自编自导的新版《狂飙》,也用“即时摄影”手法,展现了科技服务中国故事的可能性。
第五届乌镇戏剧节上演的国内剧目,则向国外艺术家展示了中国年轻创作者的水平。王婷婷执导并任联合编剧的《裁·缝》,聚焦中国当下的老龄群体,用细腻的笔触和节制的情感,带领观众走进他们藏于内心的情与痛。武汉传媒学院青年教师杨哲芬带领4名在校女大学生排演的《花吃了那女孩》,直面校园欺凌事件,揭示完整的家庭、健康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获得了青年竞演的头奖。
让组委会引以为傲的是,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新表演中心带来的《黑夜黑帮黑车——影像的复仇》在乌镇实现了全球首演。据加州艺术学院戏剧学院院长、该剧导演兼联合创作人特拉维斯·普雷斯顿介绍,此事能够成行,除了得益于赖声川的邀约,更因乌镇戏剧节专业的技术团队快速、高效解决了该剧在美国迟迟没能搞定的技术难题。“乌镇戏剧节正在参与改写世界戏剧版图。”他说。
乌镇戏剧节不仅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成为“文化输出”的平台。《狂飙》在戏剧节上获得了国外艺术机构的邀约。圣彼得堡托维斯托诺戈夫戏剧院副艺术总监埃琳娜—舒比纳评价:“我从它身上看到了中国戏剧的未来。它不仅对于中国本土,对全世界都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创排出更多具备大国气象的戏剧,并在国外一流艺术节实现全球首演,是中国戏剧人共同的心愿。作为文化输出与输入中转站的乌镇戏剧节,它的成长壮大,有望推动这一心愿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