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休闲 » 文化观察 >> 正文

文化观察

正确理解中医的科学内涵
江苏消费网 (2017-10-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阅读:

  关于“科学”这一概念,全世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但社会上通常所说的“科学”是西方意义上的科学定义,中医有其自身产生与发展的环境,有其自身系统而完善的理论体系,不应生搬硬套现代科学用于检验西医西药的方法来完全否定中医。

  •中医的疗效也在不断检验其自身的科学性,望闻问切都是以客观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自于实践,也必将回到实践中去,利用四诊所得去论治不同的病人,这些都与科学相关概念相互吻合,说明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药学是一门体现极强的临床实践性和中华人文哲思的学科,它既源于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在当代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医学科学和文化传播价值。但是随着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学界人士和社会大众对中医药持有不同的见解和疑惑,尤其集中在对于中医科学性的讨论上。那么,中医科学吗?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有以下看法。

  “中医科学吗?”是伪命题

  “中医科学吗?”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科学规律是人发现的,但是科学规律本身与人无关,全世界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一直在追求的路上,没有止境。因此,人们现在所认识和接受的一切并不一定正确,对所谓“科学”的定义也同样可能不正确。科学的概念形成时间短,本身就不确定,目前也还在不断变化中。中医偏向于宏观的,形而上的研究,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中医药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那或许是因为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不够先进。社会上认为中医不科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医缺乏充足的实验数据支持,但这也许只是时间问题,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支持中医理论。因此不能以西医的标准将中医评价为不科学。

  而且,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中医的实用性和疗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检验实践的有效方式就是时间,中医经历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检验,它促进着人类的健康文明发展,这些都足够证明中医存在的意义和重要性。

  中医是独特的医学科学

  关于“科学”这一概念,全世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但社会上通常所说的“科学”是西方意义上的科学定义,然而中医有其自身产生与发展的环境,包括地域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有其自身系统而完善的理论体系,因此评价中医科学与否就不能完全依照普遍意义上的规则或者是标准,不应生搬硬套现代科学用于检验西医西药的方法来完全否定中医。有博士指出,中医通过自己的中医哲学方法论、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理论、药物方剂理论、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等,构建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整体系,是科学的;中医对人体有独特的认识,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并与六腑、形体和官窍等一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对人体的认识是系统的、整体的,是科学的;中医疗效确切,通过四诊获取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与判断,辨别病性与病位并概括为证,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这一过程也是科学的。

  另有,科学有分科而学的意思,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而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分科而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等共同形成了逐渐完善的知识体系。中医的疗效也在不断检验其自身的科学性,望闻问切都是以客观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自于实践,也必将回到实践中去,利用四诊所得去论治不同的病人,这些都与科学相关概念相互吻合,说明中医的科学性。还有人提到,中医的“天人合一”观点,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医的两个理论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坚持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符合马克思哲学观和方法论的要求。

  中医这门学科几千年来在中华大地甚至在世界领域内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价值,这正源自于社会和人民源源不断的需求。我们作为中医人,首先应该“正身”,坚持中医的科学性。只有坚持了中医的科学性,才有我们现在所谈论的中医药专业、中医医院、中医药大学等概念,因此坚持中医的科学性是中医人的立身之本。

  从问题入手思考中医的科学性

  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应该先试着思考这几个问题。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准确定义是什么?是不是一切事情都可以依靠科学解决,科学是万能的吗?怎样完整地评判一个学科是否是科学,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要评价一个学科科学与否,我认为,一是看它有没有依据,有没有道理;二是看它有没有用、能不能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理有用”即可谓之科学。中医所采用的是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因此具有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医学的医学理论体系和诊疗方式,它有理;同时,五千年来中医一直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中医的理论和方法被证明卓有疗效,它有用。因此,“有理有用”的中医在中国思维的科学体系中,毫无疑问具备科学性。

  其次,科学讲究方法和范畴,也讲究科学的精神和思维体系,但到底科学是什么却没有人能讲明白。笔者认为,不同的学科,应该有不同的标准、规范和范畴,科学不应该是死板而僵化的,这不是科学的本义,而应该是灵活包容而实事求是的。现在社会上有的人不从理性探讨的角度进行辩论,而是将传统中医药中的某些落后知识糟粕无限放大,以至于将中医定性为“不科学”,这实际上就是以科学的幌子做着无法体现科学精神的行为。2000年前,《黄帝内经》使中医从碎片化的知识上升到完备的理论系统,中医拥有自身构建的科学体系,拥有自身的思维方法,有研究对象,有理有据而且实践和时间证明十分有用,这就使其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医学学科。中医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一门医学,它在体现自然科学属性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我国的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特性,但这些复杂的特征属性并不能因此就掩盖中医的科学价值,如果对所有事物的认识只是一味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那么对内涵复杂的中医的认识只能流于片面和缺乏深度。

  最后,在论及中医的科学性时,我们还需注意到科学的结构问题。科学,有分科而学的意思,指的就是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医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中医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源自于社会和人民的健康需要,它是历代医家反反复复的临床经验的总结,所以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然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濡养,帮助中医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逐渐构建了我们现在所认识的中医理论。目前,中医所进行的学科演变、学科分化和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进行学科创新。中医具有自己的学科结构,同时仍在不断的细分和演化新的分支专业,每一分科都在不断发展,形成各自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医是一门开放的医学科学。

  然而,中医虽然兼具科学和文化属性,但它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它像任何其他学科一样,既有自己的优势,也一定具有自己的局限性。中医作为一门医学科学,其目的就在于防病治病、减少疾患,对于中医科学性的探讨如若超过了科学思维的范畴,甚至像有些观点把中医视作超科学,那将在实际上反而抹杀了中医的科学性。(何清湖 魏一苇)

编辑:白杨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