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金琎 摄
上周,省文化厅发布了“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其中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在发布会中特别提到,南京图书馆的规划之一便是“馆中之馆”工程。记者从采访中获悉,南图“馆史馆”与“少儿馆”正在方案规划中,而“国学馆”今年春节后已对外开放,目前是“边开放边完善”,该馆完全建成后,将集展览、展示、活动、交流及研究于一体,成为南图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记者昨日便来到这约4000平方米的国学馆中进行了探访。
渊源:南图前身之一即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
国学馆在南京图书馆四楼,走进该馆,只觉视线开阔,两边均为阅览区,中间则为展览区,目前为“国学文脉薪火相传”专题展览。入口处的一排展板,向读者介绍了南京图书馆打造“国学馆”的历史渊源所在。
记者从南图历史文献部陈主任处了解到,南京图书馆的前身有二:一为1907年创办的江南图书馆,后易名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一为1933年开始筹备的国立中央图书馆。而由于中央图书馆的精华馆藏大部分在1949年被运往台湾,因此,南京图书馆如今能以古籍大馆著称,实则便是国学图书馆所赐。
当年的国学图书馆馆舍位于南京清凉山下、乌龙潭旁的龙蟠里。其主体建筑为前后两进44间的两层藏书楼。该处原是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创办的惜阴书院旧址。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柳诒徵主持国学图书馆20余年,他将该藏书楼命名为“陶风楼”。
据介绍,柳诒徵极为重视藏书建设、读者服务、珍籍印行、学术研究等,编撰出版了《中国文化史》等一系列学术著作,因此当时的国学图书馆号称“东南之冠”,与国立北平图书馆齐名。陈主任表示,如今南图专设“馆中之馆”国学馆,便是继承了南图前身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的国学特色传统,那也是历史上唯一以“国学”命名的图书馆。
藏书:全套原大影印本《四库全书》、《中华再造善本》都有的看
昨天,陈主任向记者介绍了国学馆的藏书情况。国学馆囊括了原5楼的古籍阅览室、四库全书专题阅览室和4楼的民国文献阅览室以及读者服务部原国学专题阅览室,但又不止是这四者的叠加。
2014年,南京图书馆入藏了一套根据文津阁本、原大原色原样复制的《四库全书》。在当时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乾隆皇帝当年共命3000多人抄写,费时13年方编成《四库全书》。而南图入藏的《四库全书》这套书的准备期也有12年之久!据介绍,这套《四库全书》,是先去国家图书馆拍摄,再用激光打印。十几个人拍了整整两年,拍坏了10部相机,又用了将近10年时间去修图。装帧方面,经、史、子、集封面分别为绿、红、蓝、灰四色,配有128个楠木书架,6144个楠木函盒。
此前这套《四库全书》是不定期向读者开放参观,而如今,它们就矗立在国学馆的最深处,随时供读者来参观。陈主任表示,“其实,普通的影印版就在一旁,已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但原大原色原样复制的整套陈列在一旁,可以营造出一种引导人们热爱国学的氛围。如果有读者的确有需要看原大版的需求,也可向我们提出申请。”
一套《中华再造善本》亦上了锁,据介绍,该套丛书挑选了各个图书馆藏的珍贵善本进行影印,其中南图也有不少种类入选,昨天工作人员就为记者拿出了一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据介绍原本曾为柳如是所藏,因此后来藏者画了一幅柳的小像,也夹入其中。据介绍,《中华再造善本》虽被锁在玻璃柜中,但按照传统装帧方式,能一目了然每册名称、种类,读者需要看哪本,告诉工作人员便可。
互动:6月订制展柜将进场,中心区域为珍贵古籍展示、读者互动
据介绍,按照徐小跃馆长的构想,国学馆藏书的整体设计框架,便是打算按照“经、子、史、集”的结构来收集,馆内如今虽然藏书甚多,但依然在不断完善当中。目前馆内东侧的阅览区较为高大上,如上文介绍的《四库全书》《中华再造善本》便在此列,还有《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等方志类古籍。
对于更多的普通读者来说,想要初步“亲近”国学,西侧阅览区更显亲和力,记者看到,这里有各种简体本的、通俗易懂的古代文学书籍,及多种研究古籍的书籍。从年代上,国学馆将藏书直延伸到了民国时期。陈主任介绍,“一方面,民国时期的文学语言半文半白,对于读者来说可作为通往古籍的一种通道;另一方面,民国时有不少大家,对古籍有着独到深入的研究见解。”
陈主任表示,南图的国学馆就面积而言,在全国是第一,就功能而言,也会是全国第一。
比方说,国学馆的中心区域正在精心打造中,陈主任告诉记者,6月一批南图订制的展柜将进场,将用来展示馆藏的珍贵书籍,“保存文物、古籍需要恒温恒湿,这点大家现在都知道了。那么这批展柜的特殊之处在于,第一其光源特别,一般的LED冷光源,如果吊在天花板上,那对古籍基本无伤害,但放在展柜里天长日久照射古籍,还是不行,所以我们这次使用的是进口光纤灯,可以说是零伤害;第二,普通玻璃都有折射率,但这批展柜采用的是夹胶玻璃,读者透过玻璃看古籍,会感觉异常清晰。”另外围绕着展柜,该中心场地也将会成为和读者互动国学知识的一个区域。记者 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