鵷雛趣图 52cm×1660cm (局部)
觅食之一 68cm×105cm
孔雀松 68cm×126cm
群芳图 24cm×344cm (局部)
春江水暖之三 68cm×138cm
寒雪 68cm×105cm
[展览前言]
陈夕华女士是位知名的企业家,退休前,为南京市江浦县烟草专卖局局长,县烟草公司总经理和南京烟销售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获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陈夕华女士现年78岁,是位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其任职期间,曾多有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爱心之举,如为江浦县中学捐款数十万元设立奖学基金,用以资助贫困学生,长期资助社会困难人群,帮他们排忧解难,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陈夕华女士又是位热心中国画的爱好者。特别是在退休后,就读江苏省老年大学,从师学习中国画,先后习山水和花鸟,十余年来勤奋苦练,每日笔不离手,泼墨不断,画技大长,渐成特色,创作大小画作1000余幅,颇受名家好评。尤以画松竹雀鸡为著,其920cm×170cm“清奇古怪”松柏大画和1660cm×52cm百鸡图(实为188只鸡)长卷,构思精妙,情溢趣盎,观后令人惊叹。2016年陈夕华女士出版个人画集,南京著名诗书画家、江苏文史馆馆员俞律先生为其画集作序 。
陈夕华女士精心事业、潜心画艺、热心公益,挥毫泼墨之中处处漾溢爱心,欲举办一场公益性个人画展,慷慨向市关工委捐款50万元,用于助学帮困,以支持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崇高事业。
陈夕华女士作为老劳动模范,这种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书画追求和热衷公益、富于爱心的奉献精神值得学习和提倡。南京市关工委作为主办单位为陈夕华女士在江苏美术馆举办一场爱心公益画展,旨在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正能量,播洒爱心潮。
祝贺陈夕华女士爱心公益画展圆满成功。
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16年5月
我学绘画
我学绘画,纯属老有所乐。2003年,习惯于快节奏、在市场中奔波的我,从企业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感觉自己的身体和精力都很好,有种学习书画的强烈愿望。这对我来说可谓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同年9月,我和许多退下来的人一样,走进了江苏省老年大学。起初只想学书法,后对绘画渐感兴趣,于是专学绘画,至今已有十余年。
绘画是一门艺术,要进入这个神圣的艺术殿堂,非我等毫无基础、66岁起步之人所能企及的。我不敢奢望有什么“惊人”之作,只是想提高自己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十年努力,勤学思考,绘画已是我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虽有枯燥和艰辛,但从中更多地感受到了绘画的愉悦和幸福。
这本画集的出版,我要感谢杨寿年、刘树栋、齐昆、朱兴邦四位老师十多年的悉心指导和鼓励。
承蒙年已90岁高龄的俞律、单人耘老师及杨寿年、刘树栋、齐昆老师赐序,俞律老师又专为画集题写书名,这些都为本画集增添了许多光彩,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和敬意!
陈夕华
2016年5月 南京
生命的对话
——写在“陈夕华女士爱心公益画展”之际 ●叶雷
跟随我们的老领导、南京市宣传系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朱小石副总,走进陈夕华女士家中,只见四周挂满了她的作品:山水、花鸟,工写,笔墨酣畅,色彩斑斓,山川雄浑,鸟语花香。
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位年近8旬高寿的老人,在花甲之年才拿起画笔的经年之作。更令人感佩的是,这些画作,无论从立意、取材、造型、构图,还是从着墨、线条、敷色、皴染,都体现出很高的悟性与灵感。
这就让观众们很自然地想起历史。那些被毛泽东称为“人民艺术家”的名人,像毛泽东的老乡齐白石,木匠出身,却是蜚声中外的书画大师,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从字面上看,这似乎是强调他们是“为人民而艺术”的专家,但其实更证明一个真理,艺术来自人民,最伟大的艺术灵性、艺术创造力,来自人民。
陈夕华女士对我说,她画画,首先是喜爱,过去一心忙工作,没有时间专心画画。退休后才一遂心愿。她说:“我的画,有交流”,就是说,她画里的动物、花鸟,都像是和人类一样的会说话、表达情感的大自然的生灵,那幅长16米、高半米的长卷《百鸡图》上188只鸡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画上无论是踱着方步,慈爱地张开翅膀领着小鸡群啄食的母鸡,还是面对面地耸起肩来,威风凛凛决斗的雄鸡,抑或是独来独往、东张西望、总想探囊取物的鸡哥哥鸡妹妹,都入目传神,让观者情不自禁有一触手,就会激起鸡群咕呱呱一阵乱叫之感。
触景生情,使我不禁想起清明回乡扫墓,晨起在农家田舍边,看见沐浴着朝霞闲庭信步的母鸡、小鸡和后面跟着的大公鸡,那一大鸡家子愉快的样子。
生活在上世纪中叶的人们,对母鸡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乡下农人自不必说,城里人在三年困难时期,把母鸡用根绳子拴在自家桌子下,它居然能在近乎囚笼的角落,照样咯咯地产下蛋来,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带给人们希望的喜悦。也许,这就是陈夕华女士画《百鸡图》的初衷。
她还说,有次出差路过一个集市,看见一只小狗,对着她欢快奔跳,“那样子,就像在对我说,把我带回去吧。可我要坐飞机,带不了。小狗似乎有感应,眼神就一下暗下来,一副悲伤的表情”。陈夕华回家后,夜不能寐,把小狗画了出来,那作品上小狗的可爱与悲怅,动人心弦。
刘海粟先生当年对我说过:“人体美,是美中之至美”,“美术少不了写生。意义为的是一个‘生’字。人体的曲线是能完全表白出一种顺从‘生’的法则,变化得很顺畅,没有丝毫不自然的地方。要启发画者对‘生’的无限扩张了解。人体是生命的寄托之所。在形式上,人体曲线能表现不息的流动与生命,给人感染;在表现上,人体能使人的心灵与肉灵谐和,给以感情和情绪”。说明绘画要旨在于表现生命。
而陈夕华作品最打动观众的,正是在于她画中洋溢的对生命的体察和崇仰。
陈夕华女士还非常虚心好学,对于人们感叹她的天赋,她的回答总是勤奋。她向著名画家赵良翰的高足杨寿年求教,并与之一起合作了多幅佳作,也令人难忘。
同时,这次展出的陈夕华女士的精美画作还告诉人们,艺术其实属于每个人自己。这就是我们看到,为什么那么多的退休老人们,要走进老年大学去学习的原因。这不仅是老有所乐,它更深层次地回应了人们内心关乎每个人自我潜能的发掘,是对自己生命的对话。而一旦这种每个人生命潜能的充分发挥,其正能量无可估量!其艺术价值也同样无可估量!
笔者还特别感动的是,陈夕华女士要把喜爱她画作的收藏家们的购画所得,无私地捐赠给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希望民族的幼苗茁壮成长,祖国的花朵鲜艳夺目。这让我想起幼时最难忘的传说故事:《神笔马良》。马良不仅是一位无所不能绘的书画奇人,更是拥有大爱无疆品德的仁者,他的神笔是用来画给最需要帮助的人们。这才是中华民族最值得弘扬的价值观,是当今书画家们应当铭记的价值观所在。
(作者为高级记者、《文汇报·中国书画》特约撰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学术顾问)